创新|实施创新驱动 引领中国经济逆势飞扬

30.12.2016  17:15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曾提出: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决定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

  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如果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是在做“减法”,那么补短板就是在做“加法”,就是要补足供应短板,扩大有效供给,进行产业升级,改善供给质量,让“木桶”盛足水量,达到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活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力的目的。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创新载体,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走在前列,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为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近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在南京高新区组织召开了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座谈会,就国家高新区如何主动适应、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补齐创新短板、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新机制进行了座谈。

  28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批准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点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星星之火,并由此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此后,上海张江、天津滨海、武汉东湖……越来越多的国家高新区,汇聚成熊熊燃烧的创新火炬,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主战场,打出了“高新区特色”,打出了“中国特色”。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企业制度到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大胆先行一步,进行全方位的实验和探索,为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凝聚各种创新资源,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整合国际创新要素,建立起从孵化培育企业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推动了一大批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一大批科技企业家脱颖而出。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民生需求,面向未来、超前部署、引领发展,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务,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丰硕,重大系统装备层出不穷,国际标准创制屡获殊荣。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与氛围,在全国率先掀起创新创业的新浪潮,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以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

  20多年后的今天,全国已有146个国家高新区。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162.3件,是全国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5倍;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30.8%,技术合同成交额2635.6亿元,占全国26.8%。

  主动转型: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开启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大幕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足迹,也是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独特创举,以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竞相效仿。

  不可否认,在发展初期,“老开发”习惯使用的是“招商、建设、服务”三板斧,一度视其为办好园区的不二法宝。尤其是招商,不仅事关数字和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乌纱”。然而,过分强调招商,也导致一些园区不看自身定位、不问项目科技含量、不管是否环保,“捡到篮里就是菜”,相互挖项目、抢项目的事时有发生……

  转折,出现在2001年。在当年召开的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科技部明确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新思路,即“五个转变”:从注重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努力实现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推动产业规模由小而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转变;从逐步的、积累式改革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

  2005年,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出要求,即“四位一体”: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随着“五个转变”推进,以及“四位一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高新区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这无疑给创新加了油门,给不符合高新区发展定位的项目踩了刹车。

  随后,科技部继续发力,“十一五”期间确立了三类园区分类指导发展框架,分别是争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目标直指“四位一体”。

  “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探索了经济发展新模式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新机制,努力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已经初步具备了率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成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稳定剂”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氛围。

  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副巡视员郭洪城表示,在转型过程中,南京高新区完成了三个转变:一是通过“腾笼换鸟”,将土地、厂房、写字楼、人才公寓等优质资源,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倾斜;二是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携手开展“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创优在国家”的“三创载体”活动,先后成功引进了100多名海内外领军人才,探索出的 “教授老总一肩挑,科研创业双丰收——合力催生科技型企业家”的新模式,后来成为国家“千人计划”的母本;三是通过软件、生物医药、北斗三大主导产业领域,主动对接“世界最强大脑”,“以会聚智、以智引才、以才兴业”战略收效显著,培育出一大批高成长特色产业集群。2015年,南京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3.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分别达16.9%、28.7%、21%和15.3%。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宋捷表示,早年在招商部门工作期间,园区上下最关心的问题通常是,项目是不是世界500强,投资额度是多少,能解决多少人就业;现在最关心的则是,项目是否符合高新区定位,是否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引领作用,是否能带动产业上下游链条发展。近几年,由于一些项目不符合高新区产业定位,长沙高新区先后将超百亿元的投资挡在门外。目前,在落户长沙高新区的企业和项目中拥有众多响当当的人物:袁隆平、黄伯云、卢光琇、詹纯新、罗安、王填、陈湘宇……2015年,长沙高新区实现企业总收入4251亿元,增幅达14.4%。

  青岛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奚志刚表示,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上下游之分。抢占高端、强链补链,往往就能牵动一根藤,采摘一串果。目前,青岛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已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四大家族”——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发那科和日本安川电机;新材料产业引进建设我国惟一的国际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火炬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石墨烯产业发展全球领先。2016年1-9月,青岛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

  一棋得手,满盘皆活。近年来,国家高新区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奋力创新:由“拓荒者”到“创新者”的华丽转身,八仙过海各有“神器”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提出,改革创新、全球化、产业组织创新、区域个性这四方面的“诀窍”,成就了包括中关村在内的一大批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

  “一大批”首选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以及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家,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占全国的近1/4。中关村吸引的创业投资额占全国的1/3,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量占全国的近1/3。中关村开发出了一大批满足市场需求的紧缺技术和产品,掌握了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过50项,涌现出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一大批”中自然也少不了上海张江高新区。量子通信产业园、太赫兹技术产品中试基地、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胶囊内镜机器人试生产线……当今世界最新潮最尖端的项目,出现在这里;7万余家科技型企业、1400余个研发机构、44所高校、占全国1/3的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坐落在这里;上海80%以上的高端人才、19.3万件知识产权,汇聚在这里。

  “一大批”中的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每个高新区都初具“国际范”;济南高新区的超级计算机、杭州高新区的电子商务、无锡高新区的物联网、贵阳高新区的大数据、宁波高新区的新材料、潍坊高新区的声光电产业、徐州高新区的科技安全产业……每个高新区都有“绝活”。146个国家高新区,宛如146把火炬,照耀中国经济创新前行。

  贵阳高新区宣传中心主任何恩红表示,特点即亮点,差异化彰显竞争力。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大打大数据战略,紧紧围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下苦功、使实劲,建设了大数据广场、贵州大数据物理城等物理承载空间,打造了世欣蓝讯乾鸣国际信息产业园、世纪恒通呼叫中心、贵阳国际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了大数据企业的聚集发展。同时,构建了“1+N”全产业链条,构建了高新翼云、中电高新等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器达到4万台,翔明科技、力创科技等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等20余朵“云”在高新区运营。1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快速发展,谷歌、戴尔、LBM、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全球顶级大数据企业与高新区正式牵手合作。目前,贵阳高新区已聚集大数据及相关联企业1720家,仅2016年就新增大数据企业479家,2016年前三个季度已实现大数据营业收入301亿元。

  潍坊高新区宣传部部长孙焕金表示,近年来,潍坊高新区动力装备产业发展迅速,拥有潍柴动力高新产业园、福田汽车工业园、盛瑞自动变速器产业园、先进制造园,是国家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潍坊动力机械产业基地。其中,潍柴集团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和海外扩张战略,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箱、豪华游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盛瑞传动公司设有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插电式混合动力8挡自动变速器荣获中国专利金奖、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奖一等奖。与此同时,潍坊高新区声学光电产业迅速崛起,目前正举全区之力规划建设歌尔梦幻小镇,建设“中国·潍坊虚拟现实与文化产业园”,构建完整的VR产业链和生态圈,打造VR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重点示范工程;潍坊光电产业园设有国家电声及固体照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驻200多家企业。

  宁波高新区广电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蒋纯表示,从石墨烯到百吨级T800碳纤维专用生产线;从磁性材料到合成新材料,再到高性能金属材料等细分产业领域……2013年宁波市决定依托宁波高新区建设新材料科技城。2014年宁波新材料产业约1000亿元,到2020年,宁波的目标是2000亿元。正是凭借这种发展模式,宁波高新区抢占了新材料产业制高点,并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四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高新区产业定位各有侧重,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创新路径各有千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做大做强,不仅是国情决定,更彰显了中国高新区人的智慧。

  火炬照耀:从“星星之火”到“众创燎原”,创新大军势不可挡

  美国人曾经骄傲,硅谷是全世界的孵化器,培育出了无数的科技富翁;日本人曾经得意,筑波科学城通过产学研合作,使筑波成为一个综合的研究都市;如今,让中国人自豪的是,从当年的“星星之火”到“明星闪亮”再到“众创燎原”,中国的高新区已经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6年6月,一款名为“Domgy”的智能宠物机器人登上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封面,而制造“Domgy”的创业公司ROOBO就坐落在北京。虽然刚刚成立了两年,但这家公司目前已有300名员工,在全球有7个办事处,其中一个位于美国西雅图。

  被称为“草根创业男”的陈汝刚来自农村,他的分秒速递公司入驻西安高新区软件园后,从配送外卖起步,在“移动梦工场”的支持下利用IT系统将业务升级,很快与外卖平台美团、饿了么等配送商合作,日处理订单量达到8000单。

  “高新迎创客,创客爱高新”,天地之撮,一拍即合。据统计,国家高新区集中了全国30%以上的科研人员和41%的企业研发经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占全国的70%;国家高新区汇集了全国7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0%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国家高新区因其不断扩大的载体、不断丰富的平台,以及得天独厚的创业导师和创业文化优势,正成为数以百万计创客一展身手、实现梦想的大舞台。源源不断的创客大军,已成为支撑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永动机”。

  南京高新区管委会副巡视员郭洪城表示,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自主。我们不是到处去“挖苗”,而是低下头自己“育苗”,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科技园丁”。作为全国最老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许有人愿意“依大树”,我们更骄傲自己“育苗”能力强。截至目前,南京高新区“经手培养”的企业上千家,毕业企业400余家,成为南京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园,累计培育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以来,南京高新区近20家企业获得外部投资30亿元,1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储备企业近40家,涌现了一批以星客汇、北岸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客星智汇为代表的创新型孵化器。

  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宋捷表示,在这个创新创业的新时代,要想产业的涓涓细流变成泱泱大河,需要创新创业不断提供“源头活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健全的创业孵化体系,更是吸引了创新创业者纷至沓来。随着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腾讯众创空间等众创空间相继落户、运营,长沙高新区已经聚集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20余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个、国家级众创空间8个。这些平台每年开展的创业专场活动超过了100场,累计服务创客过万人。长沙高新区2016年前9个月新增创新型小微企业3414家。

  潍坊高新区宣传部部长孙焕金表示,潍坊高新区通过合作模式共创、载体平台共治、资源配置格局共构、创新生态共建,完善多方互动、合作共赢体制机制,将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紧密联系起来,构筑起多层次、系统性、开放式、高效能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不仅拥有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还以潍坊蓝色智谷为载体,建成了北京大学燕园科技园、清华大学启迪之星孵化基地、中科创新园,建立潍坊市工业产学研对接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度对接硅谷创源孵化器等海外创新源头,布局山东省3D打印与先进制造创新服务平台、潍坊市工业设计中心和3D打印专业孵化器,聚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工信部电子五所、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众多研发和金融中介机构,实行“3+1+N”新型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创新项目的海外孵化、国内加速转化。建设中美高科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潍坊基地、中科曙光大数据(潍坊)中心,累计已有468多家企业从众创空间毕业。

  宁波高新区广电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蒋纯表示,在宁波高新区,创客们只要带着他们的创意来就行了。如果项目缺钱,高新区就通过育成公司运营的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对接;创意要产品化,高新区就帮创客对接专业技术导师;产品要做得更美观,高新区就提供工业设计资源。仅2016年,宁波高新区对创客的各种扶持配套资金就超过了1亿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卓越源于创新文化的积累和坚守,品质源于创新导向的设计和控制。国家高新区不断完善的“不进则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预警机制,“无功则过、破格使用、鼓励冒尖”的激励机制,“主动作为、敢试敢闯、有容乃大”的容错机制,“淡泊名利、顾全大局、携手攻关”的协作机制,“换位思考、马上就办、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正成为中国创新文化的新标准。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如今的国家高新区充满了创新的活力,成为创客们筑梦、追梦、圆梦的天堂,而正在孵化着的千百万创客大军,既寄托着中国创新发展的未来,也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王振满)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