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四个必须”打造增绿样板林

11.04.2016  11:39

为确保打好三年增绿植树造林攻坚战,利津县聘请胜大园林、阳光园林、新汇设计三家绿化公司对三年增绿工程进行了规划设计,明确造林任务、建设主体、面积、标准和完成时限。按照规划设计,打造示范带动作用的亮点工程。通过建设微地形、加宽绿化,对德大铁路和济东高速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道路绿化示范段。利津街道凤栖湖湿地和王庄沙区林场依托王庄省级森林公园规划,打造水系绿化示范工程。凤凰城街道农田林网、沿黄生态林带、刁口乡沿海防护林建成高标准示范段。同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抓住“民意征求、土地整合、合同签订、租金拨付、遗留问题处理”五个关键环节,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林地林用,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7800亩。

 

严格工程技术标准,严把工程关、整地关、苗木关和栽植关,确保一步到位。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即, 必须做好土地整平等基础工程,特别是重盐碱地段要实施台田工程改良;必须施肥,改善土壤结构;必须浇水,造林前先灌溉;必须适地适树,选择适宜树种栽植混交林。 立足现状实际,对低洼盐碱地主要实施深沟排碱,部分地块适当修筑台田,保证土壤改良和树木生长需要。把灌排配套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分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合理安排灌溉水源,科学布设明渠或管灌,疏挖排沟,打通竹节沟,做到淡水能引,碱水能排,土壤能改。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选择造林树种,乔木树种胸径原则不低于2.5厘米,其它树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造林密度适宜,乔木树种造林一般控制在55-110株/亩。提倡营造混交林,减少纯林比例,提高林分质量。苗木栽植前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栽植后及时浇水,培土扶正。

 

创新经营管护机制,做到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管护人员、管护制度四落实,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保持85%以上。招投标建设的绿化工程,中标企业完成造林后管护期限不少于2年,管护资金在工程建设资金中列支,工程建设管护期结束后,由工程权属单位负责经营管护。各项绿化工程都要建立严格的管护制度,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和义务,坚决杜绝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树木栽植后,按照建管3年的要求,植树责任单位切实抓好后续管护工作,及时浇水、扶正、补植、除草、防病治虫,经常性地巡护检查,适时报请所在乡镇街道初步验收,县三年增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局进行全面核查验收,验收情况纳入县直部门单位的年度专项考核和下派帮扶工作考核。网格化造林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抓得紧、任务完成好、工程质量高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任务完成差的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