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剧场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创新 着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17.10.2014  17:04

登临泰山极顶俯瞰泰安市区,可见一朵“白玉兰”如夜明珠般发出通透的光芒,这就是泰安大剧院。如今到泰山旅游,许多人会选择白天登泰山,晚上到泰山大剧院观看一场音乐剧演出。自十艺节投入使用以来,泰山大剧院已经渐成泰安市的地标性建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去。

  谁来经营?谁来管理?十艺节后,剧院经营管理模式的确立,成为全省普遍面临的一件大事。在这方面,无论是现代化的大剧院,还是新改造的老剧院,我省都在积极探索,也趟出了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经验模式。

      几大剧院 : 辐射带动周边文化经济

  10月1日,是潍坊大剧院一周年生日,也是首次向外界市民免费开放后台区域。一年来,剧院引进60多场自营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此外,“市民音乐会”、“打开艺术之门”、“大师面对面”、“市民开放日”等4类贯穿全年的公益项目也引发了强烈反响。

  在十艺节,我省的青岛大剧院、烟台大剧院等都是委托保利运营管理,成为当地文化地标性建筑。十艺节后,济南省会大剧院以及潍坊大剧院、威海大剧院也相继走上了委托之路。

  省会大剧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剧院发挥自身建筑群体量庞大的优势,与周边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和五星级酒店形成了一个市民文化消费圈,他们连片成群,交相辉映,已经成为城市品位的象征和文化标志性建筑。”

  利用预留的商业空间,这些大剧院将公共功能与产业功能相结合,不仅满足了市民的物质需求,还带活了整片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条院线 : “抱团”撬动演艺市场

  借助十艺节筹办,我省新建或改建了55处演艺场馆。如何确保这些文化场馆在十艺节之后得到有效利用?

  在十艺节上,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就为刚刚成立的山东剧场院线拉来了20场云南民族歌舞演出,并跟杭州剧院的原创音乐剧《简·爱》和《断桥》达成了演出意向。

  作为院线成员的烟台市五彩文化广场艺术中心剧院经理张玲俐表示,我们剧院最初的设想是打造驻场演出的旅游剧目,但在联系演出团体和经纪公司时发现节目源短缺。“我们希望把全省演出的剧目以及从全国、国外引进部分节目作为节目源,统一引进,节省成本,降低票价。”

  于剑表示,全省剧场借助院线平台形成规模优势,能够拉近剧场与市场的距离,增强剧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剧场市场化运作水平。“我们将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联合打造‘演出季’,逐步实现剧场演出的常态化、不间断化。”

      一个模式 : 托管经营结合驻场演出

  9月19日至20日,中国国际演出商大会在泰安举行,英国舞台剧《战马》、音乐舞蹈剧《东方红》以及百部精品剧目签约演出。这么大型的演出商大会为什么选在泰安?这源于泰安大剧院“托管经营+驻场演出+剧目引进”的一个新模式。

  在十艺节筹办过程中,泰安市建设了具有地标性意义的泰安文化艺术中心,集图书馆、艺术馆、美术馆和大剧院于一体,改变了过去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但是,泰山大剧院如何长期使用和运营下去?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表示:“目前看,很多国内剧院管理模式存在相同的一些问题,比如政府投入过大,性价比不高,或者演出场次和剧目不能收到特别好的运营效果。”

  刘康说:“经过政企双方多次对接,我们采取‘托管经营与驻场演出’结合的新模式,将大剧院整体托管给汉辰文化在剧院驻场演出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这既避免了文化艺术场馆变成‘大卖场’,又能保证不浪费资源,发挥剧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至7月底,该剧在泰山大剧院驻场演出131场,成为泰安市文化融合旅游的新亮点,也为“后十艺节”场馆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