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的变与不变:创新传承相互交融

18.06.2015  15:41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两千年来,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中,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济南领秀城社区内,活跃着一个成立两年的剪纸艺术社团,他们的带队老师都婉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对于剪纸,他们有着独特的理解。

  剪纸发展既要有现代性的创新,也要保持剪纸味

  剪纸在山东各地名称不一,分别称为窗花、窗染花、花儿等,其制作过程称为铰花、抠花。都婉莉告诉记者,山东地区的胶东剪纸、滨州剪纸和茌平剪纸最具代表性。“山东民间剪纸可分为节日剪纸、礼俗仪式剪纸、日用剪纸三类。”她说。

  民间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种类功用很多,有春节时的“门笺”、窗花、墙花,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有新屋里的顶棚花,还有送礼用的礼花、喜花等等。

  传统剪纸构图简洁、寓意吉祥,但缺乏现代感和创新突破。“剪纸发展既要有现代性的创新,也要保持剪纸味。”都婉莉说,“剪纸的精髓在于传承我们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

  艺术不仅要创新,也要融合贯通,除了剪纸,都婉莉对叶雕情有独钟。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都婉莉接触到叶雕,这些简单却别致的东西让她一见倾心,“在树叶上刻东西,我也想试试。”据她讲,叶雕和剪纸在一些手法上可以互相借鉴,融会贯通。

  剪纸这么美的艺术,失传了真是太可惜了

  一剪一刀中,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情感多了一种表达,多了一种归宿。谈到剪纸艺术未来的发展和传承都婉莉表示,如今也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当下,机械剪纸对于手工剪纸的冲击、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趋同而导致地域特色的弱化、以及资金支持的掣肘等诸多因素,都是剪纸技艺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剪纸这么美的传统民俗艺术,失传了真是太可惜了。”都婉莉说。正因如此,她愿意将这门艺术义务教授给爱好者。两年前,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剪纸艺术社团,现在他们定期互动,相互交流剪纸经验,参与社会上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努力发扬和传承着这门民间艺术。(记者 马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