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鼎“回归”:寻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13.12.2014  11:48

      “今天我们说PE行业过冬,本质上不是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而是大家(人民币基金)用以前pre-IPO那种模式投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赚了一波后不能复制了,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于是大家有创新和转型的需要。可以说,中国的股权投资基金还没找到长期的、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面对记者,力鼎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伍朝阳,在其上海办公室侃侃而谈人民币基金的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一级市场的投资人(PE机构)在投资一家企业时,远远比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更为看重这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伍朝阳作为“老君安系”,于1992 年加入君安证券,历任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君安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监,百瑞信托副总裁,浸淫资本市场多年。           2011年,人民币基金经历了从极热到极冷的骤变;三年过去,很多非知名的“创业投资公司”已经消失;甚至一些知名基金,也因为后续募资、团队流失而消失于PE江湖。对于人民币基金来说,行业的冬天过了三年,“泡沫破灭”、“行业周期波动”、“LP消失”等现象究竟该如何解释?           对此,伍朝阳给出的答案是:人民币基金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那么,在提出问题后,如何破局求解?力鼎资本有何经验?作为券商投行出身的PE的典型代表,力鼎资本又如何在PE行业发挥和规避券商投行的优与劣?           复制并购基金           2014年7月25日,力鼎资本旗下的并购基金完成募资正式成立。这只基金全名“成都力鼎银科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成都力鼎”),规模为10亿,也是力鼎资本目前管理的单只规模最大的基金。截止发稿时,力鼎资本至今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60亿元。           成都力鼎的LP中不乏知名机构,公开信息显示,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成都银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在期货投资界赫赫有名的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最大的LP厦门一家公司出资2.5亿元。这只并购基金仅有11个有限合伙人,绝大部分出资由机构投资者贡献。它的投向为TMT及消费服务、医疗健康、节能环保等。           向“后”走做并购基金,是很多人民币基金已经做或者正在尝试的出路,其中最为主流的模式,是PE机构是与某家特定的上市公司绑定,后者既是基石投资者、又协助投资和管理项目、还承诺收购并购基金中符合条件的项目,等于是一举四得,助力于PE机构产业链“募、投、管、退”每一个环节。因此,这一模式在过去两年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医疗行业最为时兴。           与上述模式不同的是,成都力鼎没有绑定一家特定的上市公司。伍朝阳介绍,基金的合作对象是“潜在的成长蓝筹企业”,它们区别于A股传统的煤电油运这类传统蓝筹公司。成都力鼎将协助这类公司在业内进行整合和进行多元化扩张,由力鼎并购基金单独或联合上市公司收购标的公司,时机成熟后,基金以收购的标的公司的股权换上市公司的股权-上市公司通过注入标的公司,达到快速做大的目的;基金也跟着分享上市公司市值增长的回报。           大部分并购基金都会向LP(出资人)讲一个类似的故事,基金将助力中小公司成为百亿市值的公司,并购基金也随之获利。而成都力鼎讲的故事中,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它找到了TMT及消费服务行业。           伍朝阳告诉记者,这不是做早期TMT投资,而是“围绕着大TMT范围,尤其是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传统的消费和服务企业做整合。即可以投资于传统行业,帮助它们从线下做到线上,甚至杀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也可以投资于围绕传统行业的上线而提供各种服务、即向在互联网掘金的传统企业”卖水“的公司”;工业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我们也有兴趣。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大潮,背后的产业链会有很大变革,我们就是基于此来帮助传统企业整合。伍朝阳认为,此前弘毅投资入股苏宁云商(002024,股吧)(002024.SZ)就是典型的这类投资。           今年以来,TMT投资热,人人都在谈泡沫,而其中颇为热门的一个分支就是“产业互联网”,这一概念对应于此前的“消费互联网”,即B2B业务的互联网化,“产业互联网”的投资人描绘:未来从大宗商品到很多工业零件,都会在网上销售。如果说,这些投资人投资的是新成立的“产业互联网”概念企业,期望它们颠覆传统行业的格局,并提供价值成为高估值的企业;那么,成都力鼎,则选择与这些传统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一起,通过整合和并购的方式对其自身升级,以应对这一行业变革。           目前,成都力鼎已经与利德曼(300289,股吧)(300289.SZ)达成合作。利德曼于2012年登陆深交所,在其主营业务生物化学、体外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领域颇有建树。           公告显示,2014年9月,德赛诊断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赛系统”)的主要股东,将70%的股权转让给利德曼和成都力鼎等机构,并保留了其余30%的股权。这家公司的总估值为7.04亿元,利德曼和成都力鼎受让了其中的25%和24%.同时,德赛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德赛产品”)的主要股东,将德赛产品70%的股权,转让给成都力鼎等机构,这70%股权作价4270万元,成都力鼎受让了30%的股权。           11月,利德曼公告,拟发行不超过1158.32万股股份购买成都力鼎等机构合计持有的德赛系统45%股权;发行不超过86.98万股股份购买成都力鼎等机构合计持有的德赛产品39%股权,发行价格为27.35元/股,合计资金约为3.41亿元。此外,公司拟向力鼎基金等机构发行不超过414.99万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14亿元,用于补充上市公司流动资金。           综上可知,成都力鼎首先和利德曼一起收购了德赛系统,然后将自己持有的德赛系统的股权转让给利德曼,并置换为利德曼的股份,以此与利德曼形成利益共同体。12月12日,利德曼的股价收于31.51元。           回归投资本质           成都力鼎是力鼎资本最大的商业模式调整产物,但并非唯一。           力鼎资本成立于2007年,短短七年间管理过十来只基金,主要是投资于成长期公司。一般来说,力鼎资本的单笔投资额不大,投资的很多企业处于成长期-即如果顺利的话,在力鼎资本投资一家企业一到三年后,后者可以申报上市。           这正是此前人民币基金的主流模式。这种模式之下,力鼎资本投资的探路者(300005,股吧)(300005.SZ)、冠昊生物(300238,股吧)(300238.SZ)、 兴森科技(002436,股吧)(002436.SZ)、天壕节能(300332,股吧)(300332.SZ)、安洁科技(002635,股吧)(002635.SZ)等企业都顺利上市。           那时的PE行业属于“涨潮之际”,随后潮水退去,各大PE机构方各显神通,证自己不是在裸泳。这其中,人民币基金最为常见的商业模式调整,既有像成都力鼎这样的向“后”走做并购基金,也有向“前”走做VC投资和-这里的“前”和“后”都是指被投资企业的成长阶段。           2011年,力鼎资本成立了第一期VC基金,专注于做早期投资。伍朝阳告诉记者:“我们有了多年的投资经验积累后,开始聚焦于几大行业,自然而然地就向前延伸,向技术和产业延伸,这期VC基金的LP之一是北京市引导基金。今天来看,这只基金正好踩对节奏。”           这期VC基金投资的最知名案例当属全峰快递,这家公司的业务类似于“三通一达”.           力鼎资本投资于全峰快递以来,后者发展迅速,“快递的盈亏平衡点也越来越被抬高,一年前一家快递公司每天派单100万票就可以不亏损,现在已经被提高到200万票,所以全峰快递仍然没有盈利。”伍朝阳如是说。           在这只VC基金之后,力鼎资本继续与北京市引导基金合作,又成立了一家VC基金。           VC基金只是伍朝阳试图“回归投资本质”的举措,从2011年开始,力鼎资本既愈发聚焦于几大行业,如消费、节能环保、IT等领域;又敢于做深度投资,即从一家企业刚处于盈亏平衡点就开始投资,一直投资到这家企业有几千万利润,典型如天壕节能。伍朝阳认为这是在更了解一家企业和其所处行业后,敢于砸重金投资,而这也有利于力鼎资本去做投后管理。           这一切指向的是:回归投资本质。伍朝阳解释:“你赚的钱不是来自于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而是来自于产业。比如,我们投资探路者时,它只有1000万利润,三年后我们退出时它的利润是1.5亿元,企业利润成长了15倍。我们今天找这样的企业也好,做并购基金也好,本质上都是帮助企业成长,或者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基金顺便赚钱。”           此前,伍朝阳曾在国泰君安任职。去年,力鼎资本和国泰君安一起做了一只“国泰君安力鼎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3亿元,其中国泰君安出资51%,力鼎资本出资49%.           伍朝阳介绍:“这只基金是围绕新三板来投资的,既可以投资了企业在新三板退出,也可以投资新三板企业。国泰君安作为券商,可以保荐可以当做市商,这既能提供项目源,而且在资金募集上也有便利之处;而我们在产业方面和早期投资领域有积累,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的合作。”           但伍朝阳指出,与国泰君安合作的这只基金,并不是力鼎资本的业务模式,不存在复制不复制的问题。虽然伍朝阳不排除会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能否合作还看理念是否契合,资源是否互补而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