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医保"不全包" 重疾险"补缺" 三高患者难过核保关

12.07.2015  22:13

定年龄视力受损等高发、频发玻与此同时,针对一些罹患几率高的重大疾病,出现了细分险种,“一年一保”、“五年一保”等短期险产品也开始出现。

  什么样的重疾险适合自己呢?太平人寿济南市中区营销服务部负责人于婷分析,“短期险保费相对便宜,但重疾的产品属性决定了保障期限应该是长期的、终身性的,在期限上不应‘碎片化’,否则将失去保险本身的意义。”

  于婷建议,投保人应选择保障疾病全面,实用性强的产品,即覆盖常见重大疾病数量较多,癌症疾病重点保障的产品。投保人可根据年收入水平来确定投保金额,投保范围并非越广越好。

  体检、观察期等环节核保“严”“能不能买得上”是个问题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包括重疾险在内的商业医保市场正迎来一片红海。但对于投保人来说,购买重疾险在核保环节就有可能面临“被刷”。

  “有些投保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不投保,发现了病情再购买健康险,这就相当于‘逆选择’,对于身体健康的投保人并不公平。”中国人寿资深保险代理人曹纪平告诉记者,重疾险投保人在体检、观察期等环节都要接受严格把关,高血压、高血糖、体重严重超标、高龄等人士都将被拒之门外。他透露,这也是保险公司为保证理赔服务质量,必须考虑盈利的做法。

  对想买重疾险又买不上的人们而言,这无疑敲响了一个“警钟”:在身体健康或年轻时,就需要提前做好风险规划。于婷介绍,以保额30万元的某重疾险产品为例,在婴儿刚出生时投保,每年保费需要四五千元,连续投保20年可享终身保障;对于30岁的青年人来说,同等保额则需每年投保1万多,保费增加了一半多。“成年人每增长一岁,投保重疾险的保费就可能增加好几百。”

  延伸阅读“保险+医院”模式来了

  “从保险深度来看,日本人均有7张保单,我国则人均0.3张保单;日本的投保密度达到70%,我国则仅为20%。”太平人寿市中区营销服务部负责人于婷告诉记者,单从这两个维度不难发现,我国的保险业仍有巨大市场空间。

  人保健康公司近日表示,目前正在筹备成立保险行业首家健康管理公司,从“健康档案管理”入手,掌握投保人的体检报告、电子病历、基因数据等多种数据,或以控股、参股或以债权计划等多种方式投资医院。中国人寿也曾表示,将打造“保险+医院”模式,逐步向传统保险业务产业链上游延伸。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参照发达国家经验,这将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事实上,保险行业“新国十条”就明确表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在保险公司进军健康管理领域的过程中,其是否应该与医院对接始终是业内热议的话题。

  “慢性疾病在医疗费用中占据的比例最高,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平台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慢性疾病,减轻自身经济负担。”曹纪平认为,过度医疗是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大难题,健康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的支出,为保险公司减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医疗。 (记者姚东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