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经济上半年平稳较快发展

08.07.2016  17:29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两区一圈一带”建设攻坚克难、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全省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强化统筹协调,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上半年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季度,“蓝、黄、圈、带”四个区域分别实现生产总值6715.9亿元、2010.1亿元、4859.8亿元、4067.3亿元,分别增长7.5%、7.1%、7.2%、7.4%。1-4月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1040.9亿元、5761.6亿元,增长13.3%、9.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分别完成260.4亿元、1420.8亿元,分别增长15.2%、下降9.7%;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分别完成665.3亿元、3833.1亿元,增长13.3%、12.2%;西部经济隆起带分别完成531.6亿元、3398.1亿元,增长15.1%、13.0%。

  依托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建立,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据介绍,烟台市制定出台了《2016年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意见》,确定了全市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方向,滨海旅游、海上交通运输、海洋生物产业产值增幅超过15%。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南海新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等六大重点区域实施产业项目80多个,完成投资50多亿元。东营市各类石油装备企业发展到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石油装备制造企业110多家,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潍坊市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快速,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产业达到500亿元规模,生物医药达到300亿元规模,东亚畜牧产品交易所已获批并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成为全省第一个国际交易所。

  “四区三园”加快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27.6%。潍坊滨海新区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主导产业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威海南海新区过亿元项目总数达到10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烟台东部新区3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内资项目和27个投资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加快推进。

  海洋科技资源加快集聚。今年以来,威海市先后被列入国家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获批科技部第7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威海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建设,南海新区建成总面积36万平方米的蓝色创业谷,目前已经进驻50多个实验室及科技型企业。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获批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揭牌投入运行,创新创业中心、国际大学创新联盟落户,20个众创空间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等30余个高校院所在谈在建,国内最大的德国企业服务平台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启用。潍坊市中美食品中心、中荷农业创新及人才培育中心、中以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合作平台加快推进。烟台东部新区1号创客空间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

  区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整体规划和政策体系的完善。

  据了解,上半年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沂蒙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一圈一带”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我省革命老区实际,拟定了重点扶持的51个革命老区县名单。对《济南新区总体方案》作了进一步提升完善,向国务院报送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济南新区的请示》;通过积极争取,济宁市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列入国家试点项目,获批建设100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基地,耕地保有量核减取得阶段性成效;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国家汉办在曲阜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截至目前,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今年共争取项目137个,累计获中央和省级资金13.5亿元,同等项目比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前多争取7亿元。

  与此同时,全省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部分重大政策事项进展较慢。“两区一圈一带”《规划》确定的重大政策事项进展不平衡,部分政策事项还没有完全落实。企业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不断抬升。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

  融合协同发展仍需加大推进力度。在发展规划、生产力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衔接不够,特别是在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执行进度不一,影响了项目经济、社会效益的及时发挥。同时,青岛、济南作为核心城市,还存在首位度较低、承载能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不够等问题。

  “下一步,全省将开展‘两区一圈一带’提升行动计划。”省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省发改委将组织协调各市编制山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实施方案。配合国家发改委,继续做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任务三年(2016—2018)滚动计划、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编制等工作,组织提报“一带一路”重大储备项目,争取国家更大支持,将我省更多的重大政策事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有关规划、部署等议事日程。(记者 杜文景 通讯员 沈秀莉)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