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为全国贡献一批“山东经验”

15.11.2015  10:51

   山东省农产品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为全国贡献一批“山东经验”

  秋收后,山东农业再传捷报:在夏粮总产增长3.7%的基础上,全省秋粮大获丰收。十二五期间,山东粮食连年增产,并稳定在90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五年来,山东农产品稳定增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一批“山东经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

  山东农业资源约束紧、发展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在全国闻名遐迩,动力来自源源不断的改革创新。

  “自从搞了高产创建,这五年不管气候如何,每年产量都达到吨半粮。”德州市临邑县翟家镇农民孙丰忠说。高产创建,这项推向全国的创新之举,5年获得了近10亿元的投入,良种、良法、各种补贴集中发力,建设“旱能浇、涝能排”农田,改造中低产田,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山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国领先。

  吃饭不愁,群众更关心吃得好吃得安全。这几年,商河县玉皇庙镇瓦西村党支部书记常延富没少在地头转悠。玉皇庙镇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皮冬瓜基地,除了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外,他还有个身份:村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

  我省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队伍的省份,79100个涉农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监管员;在全国第一个出台《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创造性地建立了剧毒、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告知制度;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同步创建,加快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探索区域化监管新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在全国推广。

  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生产规模化,规模化的前提是组织化。这五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崛起,大大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程度。

  郓城县张营镇供销社成立专门的粮食合作社,在张一、张二等村村委会支持和组织下,托管了1200亩示范地种植强筋小麦,让近七成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村庄,成为外省大企业订单农业的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220家、农民合作社14.4万家、家庭农场4.1万多家。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2247.1万亩,加上托管服务,土地经营规模化率也已达40%以上。

  农民敢于放心地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离不开我省抢抓改革先机,激发体制机制内在活力。十二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机遇,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三个整建制试点省之一,并将比全国要求早两年、比另外两个试点省早一年完成试点任务,为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