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的德州实践

22.12.2015  17:05

    12月15日,总投资60亿元的北汽宝雅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济南签约,目标锁定全球最大小型电动汽车生产基地;12月12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13个人才引进项目、总投资434.6亿元的29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再往前,与农发行、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各家金融机构总授信1000亿元……
  这段时间的德州,可谓大事连连,而一个共同的背景是:在新时期国家三大重点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德州被赋予“一区四基地”的定位。
  今年6月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成为我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市。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强调,德州市要用好政策,主动对接,并为各市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技术、资本、人才转移提供合作平台。
  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摆在德州面前,德州人干劲十足。10月10日,全市召开动员大会,市委书记陈勇提出,“举全市之力实施协同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建链强链补链
瞄准高端高质高效项目
  11月26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处新工厂——威讯联合半导体有限公司一派忙碌,厂房基建收尾、设备安装就绪,400多名职工正在试生产。
  美国威讯是世界500强企业,13年前落户北京,主要生产手机及其他通讯产品用射频芯片。公司副总监伍星浩刚从北京来,他说随着生意扩张,北京工厂的产能早已饱和。在与苏州、广东等地的比较中,威讯最终选择了德州。“德州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到北京高铁1小时。在德州设厂,公司的进出口部门、供应商体系都可以与北京厂共用,大大节省了成本。
  威讯来德州,也是奔着“”来的。伍星浩说,德州职业教育发达,人力资源有保障。加上德州市政府主动上门接洽,亲商态度感动了他们。“就在前几天,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还带着十几位局长到企业现场办公。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明国说,威讯公司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0亿元,解决1500人就业,将成为开发区最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威讯的科技含量高,将带起开发区原来零散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建链、强链、补链,德州承接京津冀项目,着眼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精挑细选。“德州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但三次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质量效益不够高、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圈一带一区建设,正是德州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的重大机遇。”德州市市长陈飞告诉记者。
  德州是我国低速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有40多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核心部件却长期外购。德州从河北衡水引进奥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用德国技术生产大容量、快充放锂电池,投产以来已经与富路汽车、皇明太阳能等10多家德州企业建立了供货关系。在家门口配套,每辆车可为车企节约成本的3%-5%。
  在威讯、奥冠周边,越来越多来自京津冀的“邻居”落户:麦迪海生物医药、中船重工风电、博德生物医药……德州市经济合作局局长乔方红告诉记者,德州各区县现有面向京津冀的招商小组120多个,盯准的就是这些高端、高质、高效项目。以十大产业集群为基础,
以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德州未来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承接京津冀地区的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教育医疗、健康养老、金融保险、旅游休闲等产业转移,实现企业总部在京津、基地在德州,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
  德州市提出,到2020年力争累计引进京津地区各类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
盯住科技成果
七大体系支撑转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四个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城市中,德州市是唯一拥有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定位的城市。基于这一独特优势,该市正在全力构建机制,让专家学者、科技成果这些宝贵资源不断流入德州。
  11月26日晚上7点多,德州力维机械总经理陈良和员工们仍在全力备货,一场大雪让他们首创的智能电动单排履带滑板车“维米”更抢手了。“维米”今年5月萌发创意,9月即面世,至今销售2万多台,连陈良自己都大呼“想不到”。
  创造奇迹的是德州市首家创新型孵化器——“创梦空间”。今年8月,尚在筹办中的“创梦空间”发现力维的概念车后,帮力维做了三件事:请进驻“创梦空间”的股权众筹平台北京天使街发起资金众筹;通过齐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暨德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找到了拥有低能耗电机技术的北京理工大学和拥有智能控制器技术的中国矿业大学,发起“众包”;联系京东,发起“产品众筹”。
  借力大学成果、加上全程“互联网+”新玩法,陈良感觉像坐上了火箭:众筹278万元用了1个月;大学成果移植、产品定型只用1周。9月25日,第一辆履带滑板车交货了,离创意产生仅仅4个月!
  “创梦空间”本身也是德州对接京津冀的一个成果:其模式效法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并引入创业大街著名创业服务机构车库咖啡、天使街等,与十几名当地“80后”企业家共同发起,市场化运作,政府在后台支持,避免了以往孵化器政府建、政府管,费力不讨好的尴尬。
  一个个平台的背后,是德州科技成果转化七大体系的支撑:科技开放合作体系、载体平台体系、资金支持体系、科技服务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系、综合配套政策保障体系。今年上半年,当地人才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8%,是前三年投入总和的1.8倍。
  德州市科技局统计,去年以来,德州对接京津和省会济南院士专家438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219家,转化科技成果266项,共建院所分支机构、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1个。高端资源的注入,强力推动了德州经济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居全省第2位,比2013年提高4个位次;高新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居全省第1位,比2013年提高10个位次。
打造京津冀
和省会城市“放心农场
  11月18日,德州市蔬菜产业联盟与北京首农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农集团以品牌授权方式支持其成立“北京首食安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建设1000家农副产品连锁零售店。
  德州提出,打造周边城市的“放心农场”,倾力打造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六大农产品供应基地,培育一批品牌农产品,争取到2017年上半年,整建制创建成为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和“互联网+农产品供应”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京津和省会城市超市、商场,使德州真正成为京津地区和省会城市的“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
  做好“后勤基地”的同时,德州在同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尤其是同省会济南协同发展过程中,将基础设施一体化排在首位。目前,济齐黄河公路大桥项目全线施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齐河与省会济南的零距离对接。今年年初开通的济乐高速,将济南和乐陵之间的通行距离,从此前3个多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区域融合更重要的是产业协作和差异化发展。
  禹城市提出,建设济南北部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和济南卫星城,使禹城成为“一圈一带”的政策试验区、项目集中地、资金投放点、产业合作城。该市与山东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禹城分园,一次性达成合作18项。按照建设省会北城的定位,结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空间布局,齐河县高标准编制了区域交通、产业发展等40多项规划,积极谋划与省会中心城市组团发展。临邑县努力打造济南产业转移基地、制造业配套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截至目前,引进建成齐鲁制药、科信生物、兴氟新材料、山东交运集团等项目26个,总投资130亿元。“要以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项目引进为契机,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临邑县委书记景文新说。
  陈勇表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一方面要以建设“一区四基地”为载体,南北对接融入京津和省会济南,实现借势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推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