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董村发展变得“不难懂”

09.10.2018  23:51

  今秋,大田里的玉米大部分是机器收割的,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办事处南董村第一书记李文庆站在地头,高兴地说:“今年新买的玉米收割机可是立了大功。

 

  南董村地理位置偏僻,村集体收入相对比较薄弱。第一书记李文庆上任不到两年时间,烧了“三把火”,让村里的种植方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南董村的发展变得不再让人“难懂”。

第一把火”: 

协调50万元建水利

  李文庆是滨州市编办行政机构编制科科长,去年5月来到南董村担任第一书记。

  前两个月,李文庆的基本状态是“走在路上”。要么挨家挨户详细了解村民情况,要么跟乡镇干部沟通交流、问计问策。李文庆发现,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南董村浇地仍然采用传统灌溉方式,每家每户开着拖拉机、带着抽水泵、拉着“流布袋”到田里浇地。

  更为突出的现象是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妇女浇地力不从心,只能雇用他人,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文庆从相关部门协调专项资金50万元,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了智能节水灌溉工程。灌溉工程建有提水泵站3座,铺设各类管道近5000米,布置给水栓72个,灌溉面积达500多亩。“每亩地灌溉成本由30元降至12元。”李文庆说,“村民只要轻轻一摁手机,就能遥控浇地。

第二把火”: 

推广种植惠白菊

  李文庆在多次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决定与惠民菊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尝试种植惠白菊。“惠白菊亩产在500公斤左右,由公司以9元/公斤的价格回收,这样算下来,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李文庆说。

  为此,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管理。“为鼓励村民种植,对首次种植的农户进行补贴,承担菊苗、地膜、肥料、除草剂等前期投入,每亩大约补贴600元。”南董村小组长董士明说。

  去年9月份,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惠民菊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南董村种植户签订了51亩种植合同。今年4月初,村集体又流转土地50亩种植惠白菊,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百余亩菊花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7万余元,其中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李文庆说。

“第三把火”: 

成立农机合作社

  南董村所在的青田街道办事处,5.5万亩耕地大部分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然而周边却没有大型农机服务组织,收割主要依靠外地农机,作业价格高,收割时间晚,质量也无法保障。

  在滨州市编办的扶持下,李文庆成功申请了60万元的省财政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成立了铸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第一批已购置了小麦收获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自走式打药机、旋耕机、玉米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截至目前,平均为村里每户节省145元,总计为全村节省12000元,为村集体增收3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