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职专工厂化学校是怎样炼成的?

15.05.2015  11:16
建工厂化学校,育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历城职业中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本着“学做人、有技术、好就业”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首批全国中职示范学校,历城职业中专坚持市场化的办学方向和职业化的培养方向,大胆探索建立“工厂化学校”的办学模式,突出实训建设、强化技能培养,并牵头组织、成功运营了济南市首家职教集团——济南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为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了最坚实的平台。特别是历城职业中专与历城二职专完成实质性合并、实施一体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优势进一步彰显,确立了历城职专在省城职教界的领军地位。
一流办学理念
为学生构建理想的环境
  近年来,历城职业中专坚持以“建工厂化学校,育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打通中专、“三二连读”中高职大专贯通培养、“3+4”应用本科贯通培养的绿色通道,大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与对接,构建起了“工厂化学校”的“3345”支撑点:即“三个角色”转变、“三个对接”、“四个场景”转换和“五个合一”。
  “三个角色”转变即校长当老板、教师当师傅、学生当学徒;“三个对接”即“学校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对接;“四个场景”转换即工厂化学校、车间式课堂、品牌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五个合一”即“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合一。
  同时,学校不断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打造以机电、数控、计算机网络、建筑、电子商务、汽修等专业为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课程,构建起了符合中职教育规律的“职业发展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体两翼三措并举”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两翼: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三项措施:岗位技能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推行“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一学期一次大型技能展示”制度,努力搭建“天生我材必有用”“校园满天星”展示平台,每周一公示、一小结,做到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这些举措,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另外,学校还牵手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学校先后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建立起了“三二连读”大专、“3+4”应用本科合作培养关系,开设机电、会计、建筑施工、数控专业,这意味着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的进一步拓展,办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013年,历城职业中专的数控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中职“十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之一,并成为省城中职学校中唯一一个“3+4”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专业。
  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还与相关高职院校联合制订了中职贯通培养人才方案,并通过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学校政教处也设立了大学预科部,教务处设立专职管理员,进一步优化对“三二连读”“3+4”贯通班的管理。学校还积极为有升学愿望的学生组建春季高考班。在2014的春季高考中,学校共有11名学生参加,其中5人被本科院校录取,6人被专科院校录取。
一流师资与管理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据了解,学校按照“优化机构、合理补充、塑造名师”的建设思路,大力培养和引进“双师型”人才。先后实施了“科研育师”“培训育师”“教师兼聘”三项工程,通过引进国内外名师、国内外高校研训、企业实践学徒、从高校、协会和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培养了一批在本区域、各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专业教学能能手和技术骨干,形成了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兼职教师40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高级技师6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0%;有1名省特级教师,2名齐鲁名师,2名省教学能手,3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8名区级名师。有2名教师赴德学习,3名教师赴澳交流。聘请企业来校任教的兼职教师均是有多年企业管理及专业经历的行家里手,既有超前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目前,学校己形成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格局。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历城职业中专积极实施“严、实、活、新”的管理策略。所谓“”,就是“依法治校”“以严治校”,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明确规范、严格要求。学校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十佳模式”竞赛活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天生我材必有用——才之秀”“校园满天星”活动,立规矩、树榜样,用好的“模具”塑造出好的教师和好的学生。
  所谓“”,就是坚持“求真务实”和注重“实际运用”,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教学管理,都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注意实际应用,突出培养的针对性。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倡导“蹲下身子看学生”,既要学会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又要学会用望远镜去展望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注重
  养成教育,每天“五集中、五
  点评”,从早操、课间
  操、午餐前、下午
  放学到晚自习结束,都要分级部集中整队,进行点评。
  所谓“”,就是力求“为活而变、以变求活”,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乃至对学生具体业务技能的要求都必须在变中求发展。“在生源上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成长途径、发展目标等方面却有很大、很广的选择空间。”学校校长赵波说,学校设立了很多学生社团,如足球、太极拳、舞蹈、腰鼓等,为学生搭建起了个性化成长的舞台。
  所谓“”,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求发展。比如,在实训教学中,学校积极倡导“六讲六零三精心”的实训管理方针:实训前讲安全,实训过程讲整理,实训结束讲清扫,实训设备讲清洁,实训设备讲维护,传授知识讲修养;实训流程零缺陷,师生关系零距离,操作过程零差错,训练时间零浪费,教学成果零次品,安全生产零事故。
一流教学设施
为学生实现“引企入校
  学校坚持“工厂化学校,职业化培养”的独特办学模式,按照“专业性、教学性、生产性、示范性”的基本要求,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1.3万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电数控实训中心、钢结构数控车间、钢结构汽修车间两座、钢结构电焊车间,以及数控机床、电子电工维修、汽车维修检测、电焊等设备共计1300余台。实训工位能满足5000名在校生需要,实现了生产和教学场面规模化,运行与管理模式规范化,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属一流水平。
  根据国家级示范学校建设需要,历城职业中专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同步覆盖校园,新增网络信息点7000个,完成校园网主干万兆升级项目,建成一流的数字化校园控制中心;建立起项目库、案例库、技能库,构筑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
  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了公共服务平台;学校的每一间教室均安装了“交互式智能平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车间,学校建立了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系统,增强了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加强了校园网安全保护、运行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对校园“一卡通”和网络视讯平台进行了改造升级,实现了行政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图书借阅、食堂就餐、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此外,学校还注册成立了“济南振邦科贸中心”,并以此为平台,牵手地方名企——济南东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实施“引企入校”工程,进行股份制合作。按照专业性、教学性、生产性、共享性的要求,将课堂“”到车间,打造校内实训基地。为在经营理念、环境布置、管理模式、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市场全方位对接,做到“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五个合一,共同营造“工厂化”的生产实训氛围,实现了专业理实一体化,确保了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模块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在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学校还坚持“育人为本”“不怕差,只要抓;因为差,更要抓”成为创建历城职业中专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为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让学生尽快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学校与重汽集团、浪潮集团、吉利汽车、柯尼卡·美能达、上海·美能达等多家名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正是有着学校提供的实训平台,学生们才得到最优质的培养,在各项专业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12年,摘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车项目金牌;2013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车项目三等奖;2014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液压气动装调与维护项目三等奖……
一流实训平台
为学生牵手国内百家强企
  除了“济南振邦科贸中心”的成立,学校还牵头成立了“济南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并以此为平台,实现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互通交流、优势互补。同时,学校牵手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神州数码、成都依能、武汉英福、吉大软件等行业协会、教育科技公司,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在教学研发、特色教学培养、师资培养、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在校生创业援助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加快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建设,实现校、企和学生的多方共赢。
  在对合作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行业协会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还牵头组织了全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积极参与机电技
  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两个省级专业教学指导
  方案的编写工作,对学校计算机、机电数控
  类专业课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尝试“大专业、细方向”课程设置模式的拓展;实施国家机电类职业资格标准,构建
  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群综合能
  力学习模块;充分运用学分制教学管
  理机制,创建了可自主选择的兴趣型、技能型、提高型等专业拓展课程10多门,形成了专业课程设置系列化;完成并赋予教学使用的具有行业前瞻性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车工技能与训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数控车削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数控铣削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海交大出版社)、《网络体验》(电子工业出版社)等精品教材的编著出版;运用“学科课程”“操作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多种课程进行有效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考取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多证在手、多技在身”成为学生顺利顶岗就业的敲门砖。
  要实现从学生到现代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搭建起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没有名企、强企的支持和深度合作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学校牵手国内百家强企,优先挑选和招收学校优秀毕业生,优先对学校学生进行订单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为企业储备后备力量骨干。学校的办学模式灵活,每年安排学生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学校先后与中国重汽、浪潮集团、海湾电子、上海美能达等企业共建企业校区——“生产实训中心”,中心既是企业的生产车间,也是学校的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问题,也解决了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所遇到的技术瓶颈等问题。
  由于学校毕业生质量过硬,诚信度高,技能熟练,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有的专业如数控、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建筑、汽修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连次年的毕业生也已经被预定。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近三年来,已向中国重汽集团、济南轻骑铃木公司、中车集团、海湾电子、LG公司、力诺集团、齐鲁制药、三星电子、中电公司、浪潮集团等企业输送4000余名经济建设人才。
  (本报记者 梁菲菲 通讯员 李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