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压岁钱70年变迁 00后:给钱不如买个iPad

25.02.2015  11:20

  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猜灯谜……除了这些文化习俗带来的欢乐与幸福,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领压岁钱了。压岁钱起源于汉代,最初的用意是辟邪驱鬼、保佑平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压岁钱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羊年春节即将来临,记者走访了济南从“40后”到“00后”的几代人,了解了几代人的压岁钱变迁。

  “40后”

  花生、糖块来压岁

  “我们那时候不兴给钱,也没钱给。”说起过年时的压岁钱,出生于1943年的徐大妈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家里的日子比较贫苦,家里大人处处省吃俭用。过年的时候,能做件新衣服就算家境不错的了,不少家庭只能在孩子口袋里塞几颗花生,便是所谓的压岁了。“大年初一,我们去给长辈们拜年,他们就抓一把花生或瓜子装在我们的口袋里,运气好的话还能得到块水果硬糖,但都攥在手里好长时间舍不得吃。”她说。

  “50后”

  2分压岁钱很珍贵

  “去年过年,我给了10岁的孙子200元红包,我记得我10岁的时候也就2分钱的压岁钱。虽然仅隔了一代,压岁钱的分量相差了万倍。”今年63岁的李大爷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年就可以有红包,虽然只有2分钱,但可以买到糖果等零食,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那时候都见不着成块的钱,压岁钱都是几分几分地给,1角、2角的都少见。”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