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解读我省《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实施意见》

25.08.2016  19:33

8月10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实施意见》(鲁发改经贸〔2016〕801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任务。为落实好这一重要部署,切实加强物流业发展短板建设,提升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物流短板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和部门分工。文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加强物流短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意见》的出台,旨在围绕物流业发展短板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和服务效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山东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多措并举推进我省物流业加快发展,将全省重点物流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积极争取青岛、临沂成为国家级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济南盖家沟国际物流园、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成为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物流业呈现出发展较快、模式创新、能力提升的良好态势,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总量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物流总额19万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占全国约8.6%,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6.5%。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7727.9亿元,占全国20%以上;工业品物流总额14.8万亿元,占物流总额的78%;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为2129.5亿元,同比增长27.8%。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邮政快递业增长迅速,业务总量达到205.5亿元,比2010年翻了近两番。其中,快递业务量7.3亿件,是2010年的27倍。

(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约1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比2010年下降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物流企业达到22000多家,其中重点物流企业836家,国家A级企业223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物流业完成投资5509.4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11.6%。济南盖家沟国际物流园、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临沂经开区现代物流园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快速发展,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覆盖全省56%以上的人口和60%以上的经济总量。邮政、交通、供销成为农村物流的重要支柱。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优化,公路通车里程25.95万公里,海港年吞吐量12.86亿吨;铁路运营里程5110公里,专用线431条;民航航线368条。物流载体不断壮大,全省物流园区339个,一批大型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初具规模;国家星级仓库21家,其中,5星级仓库16家,4星级仓库4家,3星级仓库1家。冷链物流居全国首位,冷库达650座,低温储存能力超过580万吨,其中超低温超6万吨,占全国的75%。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业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四)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青岛、临沂成为国家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高效甩挂物流试点有效开展,里程利用率达78%。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趋势明显,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山东高速等大型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和主辅分离,物流成本明显下降;中铁总公司为海尔集团开行电器特需专列。物流新模式不断涌现,以立晨、佳怡为代表的供应链、以胶州国际物流园为代表的多式联运,以传化泉胜为代表的公路港、以九州通为代表的高端医药物流模式等得到推广。积极引进普洛斯、巴夫洛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物流业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五)区域特色竞相形成。各地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初步形成各具优势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新路子。济南着力打造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青岛、日照、烟台、威海等市依托港口,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临沂在商贸物流国际化和供应链创新管理方面做出积极探索,潍坊、淄博、滨州等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逐步显现,菏泽电商物流迅猛发展,全省物流业正在步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三、我省物流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

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剖析了当前我省物流业发展突出的表象问题和长期形成的根本原因,对我省物流业发展短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研究。从目前看,我省物流业发展存在集约化水平低、新业态发育慢、物流成本高、体系机制不活等问题;从深层次原因分析,我省二产比重较高,消费规模大和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客观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依赖性较强。

(一)集约化发展水平低。我省物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比浙江、上海约低3.5和6个百分点。全省工商注册10人以上的物流主体超过10万家,但“小、散、弱”居多。全省物流业综合实力最强的青岛市,资产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仅占6%,营业收入低于500万元的企业约占70%,超过91%的企业用工少于50人。物流业占比最高的临沂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占比不到13%,5.8万运输主体中80%以上拥有车辆不足5辆;除济南铁路局外,省内没有一家年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物流企业。部分物流园区与城市发展规划不衔接,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集聚承载力弱,缺乏知名企业入驻。物流业标准化程度较低,区域和行业间标准不衔接,“一企一标”问题突出。特别是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推广滞后,导致温控难、追溯难,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全省果菜产品、肉类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19%,比广东低4个和14个百分点。

(二)新业态新模式发育迟缓。行业中仅提供仓储、运输等单一服务的企业仍占90%以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物流载体偏少、功能偏弱。一是大型信息平台匮乏,共享度低,资源整合能力弱,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物流平台几乎没有。上海“物流汇”平台2015年交易总额60亿元,接受平台服务的陆运物流会员企业超过6000家,占陆运物流企业总量的30%以上,目前平台提供47项服务与产品,基本覆盖了中小物流企业从出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构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服务,今年还采用服务贸易众包模式,构建海外物流园区。二是物流总部、供应链、内陆港等高端物流、专业化物流偏少。上海市着力破解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建设了国内首家动产质押信息平台,真正将物流与金融结合起来。宝钢钢铁交易中心构建产业链无缝连接,每天平台上有10%的中小企业实时交易,去年交易额超过170亿元,在钢材价格下跌的环境下,平台交易仍保持两位数增长。甩挂运输是国际流行的运输方式,欧美发达国家甩挂运输量占道路货运总量的70%-80%,牵引车和挂车比例1:3,我省不足1:1.1。三是电子商务物流发育滞后,菜鸟、京东、“四通一达”等网布全国的品牌企业几乎没有。

(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业具有占地多、劳动密集、跨区域作业等特点,受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和城市车辆管制影响,加之“营改增”后抵扣链条不完善,导致物流费用偏高,我省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比广东、江苏高2个多百分点,比国际水平高4.2个百分点。末端配送成本占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大量资源消耗在“最后一公里”上,加重了城市的交通和环境压力。由于行业利润率偏低,导致企业转型困难,从而对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环节产生成本倍增效应,造成投资效益不高、人才匮乏。海尔日日顺物流等企业反映,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外流严重,创新性人才紧缺,留不住、引不进问题十分突出。

(四)体制机制不完善。重工农轻商业、重生产轻流通等传统保守观念依然存在,对物流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准公益性作用认识不足,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明显不够,绝大多数市地物流业没有享受到工业用地价格,物流业投资占比较低;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责任不清,错位缺位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以罚代管、政策不落实、规划占地不明确等现象比较普遍;税费负担较重,证照审批等环节依然较多。

四、文件主要内容

针对我省物流业发展短板问题,省发改委等11部门群策群力、共同施策,提出加强物流短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5大重点工程。一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我省综合交通优势,以港口为龙头、以公铁水为纽带,加快建设面向全国、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二是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我省农业优势,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打响“山东冷链”物流品牌。三是供应链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嵌入式物流,推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和制造业流程再造,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制造业能力。四是城乡配送示范工程,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完善城乡互动的双向物流体系,着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五是“互联网+”高效物流示范工程,提高物流业智能化水平。

为保证解决短板问题的目标任务能够顺利有效实施,文件重点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投资、财税、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抵扣,保障项目供地,优化物流车辆通行管理。二是强化科技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设立研发平台、参与物流标准制定,着力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建立绿色通道和调度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