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资本经济需要哪些政策助力?

21.07.2015  18:56

  张伟 朱晓媛

  如果按照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划分经济类型,则早期的经济类型应当是自然经济,其次是商品经济,后来是资本经济,再后来是绿色经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当资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回到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与绿色经济融合,形成绿色资本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认清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绿色经济的本质

  自然经济的本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与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本质是交换经济,是与生产规模扩大后人们互通有无的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形态。资本经济的本质是投融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仅需要重视商品经营,更需要重视资本运营。

  绿色经济的本质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绿色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体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类型。它既包括原生绿色经济类型(例如林业、污染治理服务业等),也包括绿色化后的经济类型(例如绿色制造业、绿色建筑业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使得资源和环境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寻求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兼顾,即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资本经济、绿色经济是可以共存的。例如,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偏僻的农村中,仍然有自然经济的存在。商品经济更是广泛存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即使是资本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所以,各个经济类型并非彼此取代,只是不同的发展阶段主流不同而已。

  资本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才能解决环境资源危机

  无论是商品经济还是资本经济,都没有考虑环境容量的约束。资本经济虽然有利于经济的集约发展,但主要改善的是企业的微观结构,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有限。于是,当由实体产业发展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时,人类就不得不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大力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经济。此时,资本经济正由资本市场的投机转移到为实体产业提供支持,也就不可避免地遇到绿色经济。所以,当资本经济遭遇绿色经济时,资本经济需要与绿色经济融合,形成绿色资本经济。

  绿色资本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部分,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创业投资、绿色信托等。绿色商品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包括林业、生态农业、污染治理服务业、节能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业、生态工业等。

  绿色资本经济不仅可以为绿色商品经济解决融资问题,而且可以作为调控手段,倒逼国民经济实现绿色化,有助于发展绿色商品经济。

  当然,绿色商品经济对于绿色资本经济的发展也很重要。作为绿色资本经济的需求方,绿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会对绿色资本经济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如果绿色商品经济收益率较高,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就会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投资和融资机构的融资。

  反之,如果绿色商品经济收益率偏低,就难以激发投资者和融资机构的兴趣,甚至会拒绝投资和融资。所以,要促成资本经济与绿色经济的融合,即要发展绿色资本经济,必须发挥商品定价机制的作用。应当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价格是确保绿色商品经济项目盈利的前提,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绿色商品定价机制,既包括绿色商品合理价格的生成机制,也包括绿色商品价格的调整机制和补偿机制。绿色商品合理价格的生成机制,主要是绿色商品的价格综合反映机制。应当加快推进绿色商品的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目前绿色商品价格不能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不能涵盖生产过程中资源补偿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生态修复成本和代际成本等问题,并能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的盈利水平。

  绿色商品价格的调整机制,主要是绿色商品的动态挂钩与联动的调整机制。例如,针对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的状况,需要逐步提高天然气价格,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的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调整的机制。对于自来水等资源性商品,需要及时疏导上游价格调整带来的价格矛盾,实施资源水价、水利工程水价与城市供水终端价格上下游联动调整,形成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的机制。

  绿色商品价格的补偿机制,主要是政府与企业合理分担绿色商品经营风险的机制。如果企业遇到由于外部因素变化而造成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例如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调整等,在商品价格不能同步上调的情况下,企业就必然形成亏损。此时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动态补贴,使生产绿色商品的企业不至于亏损,甚至能够略有盈利。

  发展绿色资本经济需要注意的问题

  发展绿色资本经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出台优惠政策,激励绿色投融资。政府可考虑出台以下政策:一是出台绿色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绿色贷款贴息办法,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拨出专款设立绿色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绿色贷款贴息基金,对提供绿色贷款的金融机构形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

  二是对绿色贷款、绿色创业投资的收益给予减免税待遇。对绿色贷款收益、投资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创业投资收益免征营业税,其所得税实行低税率政策;对投资于绿色技术创新获得的税后利润免税,解决绿色创业投资机构的双重所得税税负问题;对绿色创业投资机构实行再投资收益的税收减免,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优先上市,健全绿色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三是出台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的政策优惠办法,充分利用证券市场、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资源,为开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服务。

  其次,转变地方政府理念,树立契约精神。政府倡导基础设施引入民间资本始于本世纪初。2002年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行业。近年来,这些政策更是密集出台。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引入民间资本,为发展绿色资本经济创造了条件。

  按道理说,政府下这么大功夫出台这么多政策,效果应当很好才对。但据统计,34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到目前真正签约的仅占总额的1/8。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有关。一些地方政府对民间资本“眼红”,配合但不积极,支持而无行动;或搞内外有别,延续行业垄断,制造“玻璃门”,或把好的项目让给国有企业,把差的项目留给民营企业。一旦民营企业赚钱了,就纷纷收起承诺,使民营企业“鸡飞蛋打一场空”。有这样的地方政府,民间资本怎么能敢于投资呢?

  因此,发展绿色资本经济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真正认识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尊重民间资本、公平对待民间资本,强化诚信意识,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应和绿色绩效挂钩。金融机构是资本经济的重要载体,发展绿色资本经济需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以往对金融机构高管的绩效考核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境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支机构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部关于实施绿色金融要求的可能。

  要探索建立绿色金融考核及问责机制,金融机构要在对高管及相关资本运营人员的年度考核、对各个分支机构的综合评价中,增加绿色金融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并将绿色金融发展情况与他们的收入联系起来。与环境、社会因素挂钩的高管激励薪酬设计也将有助于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关心,引导他们重视机构的长期利益,这对金融机构的声誉具有长期影响。为此,建议有必要在中国推行这项改革,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进行试点,待成功后再在全国全面推进。

  第四,与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加入国际准则和契约。绿色金融作为影响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契合国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追求目标。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例如渣打、汇丰、花旗等都在绿色金融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国内金融机构可以了解并掌握绿色金融的运行特点与规律,了解客户具体的融资需求,研究推出创新型绿色融资产品。

  同样,加入国际准则和契约也是国内金融机构了解并掌握绿色金融的重要渠道。赤道原则是国际公认的绿色信贷准则,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风险。目前,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数百家银行已经宣布加入赤道原则。

  但国内金融机构只有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国有大银行却迟迟不动,担心加入国际准则和契约后需要接受更加严格的标准,需要及时报告和披露更加详尽的信息,还有可能在竞争中损失短期利益等。但是,从长远看,出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等国际准则和契约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国际准则和契约的研究,争取尽快加入国际准则和契约。

  第五,需要研究绿色经济政策落实的工程学。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绿色经济政策空转、搁浅等现象。所以,需要研究绿色经济政策落实的工程学,即把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作为工程,借鉴工程管理的方法,对绿色经济政策落实工程进行立项、决策、运作、验收、风险控制。

  立项是指把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从绿色经济政策中独立出来,提升绿色经济政策落实的地位,使决策者、实施者及利益相关者真正重视绿色经济政策的落实。决策是指对绿色经济政策落实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运作是指将绿色经济政策落实划分为若干阶段,拟定实施步骤,并予以实施。验收是指对绿色经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对效果不佳的提出整改措施,并予以整改。风险控制是指对绿色经济政策落实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对策以控制风险。

  目前的现实是,已出台的绿色经济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缺乏上述程序,导致产生的问题较多。因此,绿色经济政策的落实需要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尤其是重视对政策风险的详尽分析和对策设计,以扬利除弊。如果能把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作为工程,并真正重视政策落实的工程管理,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相信绿色经济政策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张伟,济南大学;朱晓媛,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