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发布

06.12.2016  10:02

2016年11 月25日,第五届上海精神文明论坛在上海社科院举行。来自智库、高校、地方志办的专家、学者,和来自社区、革命纪念馆等实际部门的代表以及多位中小学校长一起,就“如何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地方志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历史应是通往未来的基石”“德育发展的理念与教育家的梦想”“用爱和奉献回报家乡和社会”“新媒体时代的社区文明导向”“二次元介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效果”等当前亟需厘清的文明认知课题进行了研讨。上海社科院副院长谢京辉研究员主持论坛。

谢京辉谈到,有学者一度以为上海的红军长征题材很少,但今年随着智库、纪念馆和社区联合调研的深入,发现不少长征老红军曾经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又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之后还工作、生活在上海;上海社科院的首任院长雷经天和党委书记李培南就是典型的范例。生于 1904 年的雷经天早年在上海求学,后参加北伐战争,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的创始人之一。雷经天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征途中结识了书生李培南。

会上,老干部办主任于涛作了题为“从将军到学者的智库前辈们”的专题报告。与会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 80 周年讲话中,让群众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就是 ——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也正是因为“长征永远在路上”,所以总书记强调 ——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市地方志办主任洪民荣研究员指出 —— 在铭记和缅怀“来路”方面,如果社区、学校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盘活红色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出色。与会的校长们和专家们认为,联合调研的做法是有效的;“铭记的艺术”值得继续探索下去,因为“新的长征永远在路上”;徐汇中学党委书记刘晓艳则表示,学校应将“铭记来路”德育化。

论坛同时发布《 2016 年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该书由上海社科院编撰出版、院长王战教授作序,全书由总报告和“不忘初心”、“人文坐标”、“文明辐射”、“基础德育”等篇章构成,全方位展示了上海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理论探索。

本届论坛由上海社科院主办,老干部办公室、文明办等部门联合承办。论坛特别邀请了徐汇中学、西南位育、位育初中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德育交流,公布了一批他们暑期上海红色资源调研和采访红军将领后人的成果。红军名将、军事家罗炳辉之子罗新安;雷经天之子雷炳坚;李培南之女李小苏应邀出席论坛,并对学子们的调研和感悟给予了积极评价。

新闻晨报、人民网等媒体到会并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