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改委主任:重大项目进展不力要问责
在今年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要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努力在八个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一个就是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的确,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项目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化解制约项目建设的诸多因素?近日,齐鲁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忠林。
重大项目建设的“四个不够”
《齐鲁周刊》:在您看来,当前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王忠林:总的看,前三季度我省投资保持了平稳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全省生产总值8%的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突出的表现就是“四个不够”。
《齐鲁周刊》:具体说,是哪“四个不够”?
王忠林:投资增速不够高。自3月份以来,全省投资增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距离完成全年投资增长15%的任务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工业投资是导致投资回落的主要因素,1-9月份增长14.4%,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1-9月份增长2.2%,只相当于去年同期增速的四分之一。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8%,低于全部投资2.6个百分点。
新建项目不够多。从调度情况看,目前实施的项目多是以往的延续项目,新开工项目偏少,大项目和优质项目更少。今年以来,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连续负增长,1-9月份,同比分别下降27.9%和29.5%,远远无法支撑实际投资增长。
时间进度不够快。截止到目前,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0个尚未开工。1625个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有960个未开工,大大落后于时间进度。
各市进展不够平衡。前三季度,德州、聊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分别增长15%和15.1%,有6个市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7个县(市、区)仅有87个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齐鲁周刊》: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制约了我省经济发展?
王忠林:上述问题表明,当前投资形势的确不容乐观,而且仍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力。我们要认真研究思路、对策、举措,省、市、县一起抓,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一起建,形成上下齐抓、协同发力的投资建设新格局,为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制约投资运行的五大因素
《齐鲁周刊》:在您看来,制约重大项目投资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王忠林: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当前我省投资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因素”。
首先是需求因素。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振,导致企业家对市场预期不明朗,普遍信心不足,投资和开工意愿不强。在研判三季度形势时,省发改委对105家联系点企业进行了调查问卷,仅有37家表示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有新上项目打算,拟实施项目76个,其中过亿元的仅有46个,过10亿元的仅有15个。同时,现有投资主要以消化现有产能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融资需求积极性不高。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调查,企业固定资产和项目贷款需求减少,在调查企业中表示无新增融资需求的占49.8%。
其次是资金因素。前三季度,全省投资到位资金仅增长11.8%,低于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是近年来同期较低水平。同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依然不畅,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更趋谨慎,抽贷、限贷现象较为普遍,部分项目融资难、融资贵,截至9月底,全省全社会融资规模仅增加6660.9亿元,同比少增1257.2亿元。
再次是土地因素。目前土地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项目因建设用地指标不到位,无法如期开工,有的项目在建设初期拿到部分用地指标,随着工程建设推进,后续土地指标难以落实,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进展。还有部分水利工程征地占补平衡和移民安置工作难度大;一些涉及拆迁的项目征地拆迁难、补偿要求高,影响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第四是动力因素。1-9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9%,低于全部投资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8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新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投资基数小,比重低,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传统产业投资回落造成的缺口,投资领域同样出现新旧动力的“青黄不接”。
第五是工作因素。投资增速放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和省里确定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比如,有的地方项目批了,各方面资金也到位了,但是迟迟不能开工,形成不了实物工作量。
《齐鲁周刊》:这五大因素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忠林:所反映出的是一些地方破解难题的力度不够,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不强,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也不够多,而且抓项目、抓投入的氛围有所减弱,领导帮包没有真正盯紧靠上,未能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项目进展不力要问责
《齐鲁周刊》: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项目集中开工落地活动”方案中提出,要确保年底前1625个国家工程包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完成投资1200亿元;120个省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完成投资770亿元;全国工商联执委会签约项目落地率和到位资金率分别达到80%和20%以上,有哪些措施保证完成这一目标?
王忠林:现在看,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我们仍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省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投资总量,今年1625个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内仍可实现投资总量1970亿元,再加上全国工商联执委会项目、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市县确定的重点项目陆续落地,投资增长的后劲总体较足。另一方面,为稳定投资增长,今年以来国家和我省在加快预算内资金拨付执行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加快项目审批流程、保障要素供给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抓好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坚决落实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做到六个“坚定不移”,即:要坚定不移地促投资稳增长,要坚定不移地推动项目落地,要坚定不移地破解瓶颈制约,要坚定不移地提高联系服务企业水平,要坚定不移地搞好项目谋划储备,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督导考核。
《齐鲁周刊》:项目建设,资金和土地是常见的制约因素,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王忠林:在资金保障方面,从目前看,我们的项目建设并不缺资金。比如,省级17只股权引导基金已经运营,各级政府总投资超过1300亿元;PPP发展基金募集规模将由现在的800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600亿元铁路发展基金即将设立。比如,国家降低了企业债发行门槛、缩短发债审核周期、放宽发债指标限制等,今年以来,我省企业发行各类债券296支,融资2997.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再比如,近期国家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从优化信贷管理、加大资金长期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
在用地保障方面,现在土地紧张是常态,但在当前也有许多机会可抓。比如,由于需求不振、项目放缓,土地供应不像原来那么紧张了。今年以来,全省共争取土地指标32万亩,但到目前征地手续只完成20万亩,省里将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进行收回,大力支持手续齐全、急需上马的重点项目。各市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大与国土部门的协调力度,最大限度争取“点供”指标。同时,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新建工业厂房或增加原厂房层数与容量,积极利用荒山、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等,实现“零土地增长”。
《齐鲁周刊》:促投资稳增长,企业家的信心很关键,省发改委就此开展了“联系服务千企”活动,这个活动将为企业家解决哪些困难?
王忠林:省发改委开展的“联系服务千企”活动,目的就是深入为企业帮困服务,进一步坚定企业家信心,支持企业共度难关、健康发展。具体来讲,一要向企业解读好政策。二要为企业解决好问题。三要帮企业策划好项目。总之,要强化服务、综合施策,真正把企业家信心提振起来,把企业投资意愿调动起来。
《齐鲁周刊》:对进展缓慢的项目,有什么机制进行督导考核?
王忠林:省里将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的督导考核,对进展缓慢的项目,采用通报、约谈、警告等方式督开工、督进度,工作不力的要进行问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国家已经明确对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完不成投资的,项目要进行调整,资金沉淀花不完的,要收回。今年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不成年度任务的,要与明年项目安排直接挂钩。(齐鲁网)
原标题【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重大项目进展不力要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