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故地古运遗风 "一圈一带"采访团走进台儿庄古城

31.10.2014  09:48

  台儿庄古城护城河上的游船

  白墙灰瓦的徽式建筑

  喷水的龙头

  台儿庄古城夜景

   中国山东网10月30日讯 (记者 张晓黎)“风依船,柳依岸,梦中的水乡不曾改变。梦也绕,魂也牵,走出了乡愁走不出思念……”今天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走进台儿庄古城,感受战火重生后“江北水乡”的独特魅力。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明万历年间,泇运河开通,台儿庄迅速成为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曾亲笔写下“天下第一庄”,当时台儿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华景象。

  据了解,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的6华里古运河,唯一的3华里明清古驳岸,唯一的13个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唯一的能够体现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的古村庄——纤夫村,是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历史上的台儿庄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带来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使台儿庄运河文化成为汇集东南西北、融汇古今中外的典型代表。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扬名中外,作为世界上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台儿庄有53处二战遗址保存完好。

  为传承运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文化旅游产业,2008年4月,枣庄市委、市政府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加快枣庄市城市转型步伐。建造者根据查阅的历史资料绘制出古城复原图,根据收集到的380多张老照片复原了1000多栋老建筑,根据老人回忆绘制了4000多幅建筑的素描图,为古城的重建提供了历史依据。台儿庄古城的重建按照“留古、存古、扬古、用古”的理念,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基因的基础上复活起来。

  在重建古城的同时,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园区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古城核心区、大战主题区、文化产业发展区以及湿地休闲度假区四个功能分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艺术培训、健康休闲等9大文化产业。2012年该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成为全国第六家、省内唯一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园区。

  记者了解到,台儿庄古城的资本运作采取现代商业模式,由8家国有企业入股,用50万吨煤、4亿元的启动资金换来一座古城。台儿庄古城也荣膺“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中国旅游创新奖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版权贸易基地,2012年11月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古城的重建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转方式、调结构、就业富民、文化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