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剧《姊妹易嫁》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侧记

21.04.2016  10:27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吕剧《姊妹易嫁》青年人才表演培训班第一阶段教学汇报演出于4月10日至11日举行。历时近一个月时间的培训,成效如何?记者在汇报演出现场采访了学员、老师和观众。

  切身感受 :艺无止境

  《姊妹易嫁》是山东吕剧经典保留剧目。该剧讲述了素花、素梅姊妹与牧童毛纪的故事。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但长大后却嫌毛纪贫穷,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完婚。而妹妹素梅觉得毛纪忠诚,愿代姐出嫁。在上轿时,众人得知毛纪已高中状元,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已。1962年首演以来,《姊妹易嫁》凭借浓厚的生活气息,久演不衰,培养了大批吕剧名家。

  作为各地吕剧院团的常演剧目,《姊妹易嫁》在演出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不规范之处。培训班主要组织者、山东省吕剧院副院长焦黎介绍,申报举办本次培训班,正是基于传承经典正统,规范表演程式,提高演员综合素质。

  吕剧《姊妹易嫁》青年表演人才培训班成效明显。

  “艺无止境。”谈及参训的最大感受,东营市广饶县吕剧艺术中心演员崔海波只回答了4个字。“通过学习,在发声、唱腔、身段上有很大改观。老师告诉我,舞台上每一个小锣、每一鼓键子,都不能浪费。”崔海波说,培训期间,老师们口传心授,讲解戏背后的潜台词,让他不光明白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样演。

  崔海波的说法在山东省吕剧院青年演员查涛那里也得到了印证。这位进团14年的演员,并不缺少舞台经验,但培训还是让他感触很深。“这么长时间的集中培训,还是第一次。”查涛说,通过培训他了解到,演员不能只会谁都可以演的“大路活”,更要深刻理解剧情、人物,理解做某个动作的原因。

  吕剧是山东地方剧种,但本次培训班并非只有山东院团的演员,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吕剧团的李梦君说:“能在吕剧之乡学习吕剧,感觉很荣幸。以前只是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进步很大。”

  最大收获 :更加规范

  4月11日晚6时30分,距离演出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王学英已在幕布后的舞台上走起了台步。这位烟台市吕剧院的青年演员,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培训,临上台前还是有些紧张。“培训班的老师都在下面看着,不能让他们失望。”王学英说,培训期间,李岱江老师经常亲自给他示范,告诉他“脚下不要太懒”。“最大的收获是表演更加规范。进团后也演了四五十场《姊妹易嫁》,经过培训才知道当时演出有很多瑕疵。”

  规范,是本次培训班的最大目的。

  “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这次培训班,对基层而言是场及时雨。”平度市吕剧团演员杨冬梅说,自己1994年进团后,从未有过类似专业性的培训。“常年在基层演出,基本听不到理论课,与业界顶级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难得。平时演起来比较自由,有很多不标准之处。”

  对于济南市吕剧院演员陈明而言,培训给他“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之前是自己演完了琢磨哪里不对,如今经过老师指点,进步很大。”陈明说,培训让他明白了“以人物带动情绪,以情绪带动动作,一切从人物出发”的道理。

  “随着中央和省里出台系列文件,戏曲的春天来了。”李岱江认为,以单个剧目培养演员的模式,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艺术没有谁对谁错,但如果没有基本规范,就会越演越‘水’,最终失去观众。此次培训班的模式值得推广到其他剧目和剧种。”

  效果反馈 :“演得不错”

  济南市民刘国强住在百花剧院附近的东郊铁路宿舍。酷爱看戏的他,聊起《姊妹易嫁》滔滔不绝。“我至少看过10次《姊妹易嫁》,这次演员们水平不低,演得不错。”

  “起初是抱着来看看的心态,结果一开课就被环境所感染,同学们都期待‘充电’。”崔海波用一个比喻形容自己学习前后的状态。“以前演出不规整,就像长满枝杈的树。培训班的老师通过授课把没用的枝杈去掉,有利于我们今后成长得更快。”

  培训班班长、山东省吕剧院演员吴海涛说,开班前部分学员有误解,认为培训就是听讲座,结果一开课才发现是“动真格的”。“很多演员上有老下有小,我们原则上允许请假。但是一个月里,几乎没人请假,因为都不希望落下课,也很珍惜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多学员反映,这次培训重新定义了培训班。”

  对于培训班举办的成效,培训班授课老师、山东省吕剧院业务科长傅焕涛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地方戏天然就是不规范的,但这不代表地方戏没有自己的形体语言和表演程式。戏曲肯定不是想怎么演就怎么演。通过培训,有一个统一的表演规范,有利于今后院团之间的演员交流互动,避免‘野路子’越来越多的情况。”

  山东省吕剧院负责人介绍,本次培训共有全国各地的28名青年演员参加。教师队伍由全国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戏曲理论家、戏曲评论家组成,包括吕剧《姊妹易嫁》原班人马钱玉玲、刘艳芳、杨瑞卿、李岱江也亲自参与指导。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要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青年表演人才培养机制。《姊妹易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单个剧目出发,规范经典传承,对于目前各地推进地方戏保护而言具有见微知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