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努力打造绿色宜居城市

15.06.2015  12:13
        2007年商河县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近年来,商河县按照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生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5月通过了省级生态县验收,2014年5月正式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2012年全县12个乡镇街道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2014年6月12个乡镇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014年12月该县国家级生态县申请技术核查资料报到环保部,目前正在等待环保部的技术核查。       一、主要工作和做法       (一)健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环保局),专门负责创建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县直部门也成立相应的生态建设组织机构,并确定生态县创建工作联络员,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2014年3月份,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又设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的生态建设工作。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和工作调度会,县委书记办公会议、县长办公会议每年都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常委会多次审议生态建设和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有力的生态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强化规划引领。为了有序推进该县的生态建设工作,2005年编制实施了《商河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编,进一步突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与重点,生态县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根据生态县建设目标管理的要求,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均编制实施了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3、强化监督考核。县委、县政府把乡镇(街道)和相关县直单位的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并加强督查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4、强化资金投入。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优先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7年以来,该县环境保护投资总额超过4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饮水工程改造、森林绿化等工作。同时,乡镇(街道)也创新方法积极筹集资金,加大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生态建设重要项目按期完成。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商河县围绕“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城市定位,突出规划引领发展,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市功能形象明显提升。先后投入3亿余元,逐步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热源厂等重大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加强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以城带乡”、“人工湿地”和“一体化简易污水处理站”三种处理方式,全县1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与此同时,强化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在城区以道路、河道为主线,以广场、庭院、小区为基点,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累计投资4亿多元,对城区河道包括商中河、长清河、文昌河等进行河道整治和环境改造,建设了人民公园、滨河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功能项目,提升了城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截至2014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07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在乡村通过实施道路、河流防护林带、成片造林、农田林网配方和村镇四旁绿化工程,构筑高标准平原防护林体系,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截至2014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16%。       (三)以创建生态县为契机,打造农村新形象       农村环保工作是商河县创建生态县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狠抓农村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工作,农村整体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近年来,商河县通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推广秸秆处理技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打造农村新形象,使得全县无论城乡都呈现出动人的生态美景。2010年11月作为济南市首个试点县,商河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2012年1月正式通过济南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达标验收,率先在全市建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在村改厕方面,自2010年起,按照“县财政每户补贴100元、乡镇财政每户补助不低于100元并免费发放卫生洁具一套”的标准,在12个乡镇(街道)每年安排农村卫生厕所2万座,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水冲式厕所改造12.6万座,户覆盖率达到95.6%。       为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开展户用沼气池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7291户,建有农村户用沼气池农户占适宜农户比例达到43.23%。       同时做好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作为生态县创建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有条不紊进行。2014年6月12个乡镇全部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按照生态村创建“五化”要求,大力开展生态村创建,截止目前817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文明村,6个村庄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       (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商河县借助独特的温泉优势,积极打造温泉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先后高标准建设了济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畜牧科技示范园、乡村绿洲等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其引领农业发展的作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大力打造“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健康肉食”等生态品牌。目前,全县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79家,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8个,被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五)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为让群众了解和参与创建活动,在县电视台、《新商河》报开辟了宣传专栏,并邀请省市新闻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济南日报》、《大众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环境报》等报刊多次对该县创建工作做了报道宣传。2013年,《中国环境报》用专版、《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了该县生态创建成就。同时通过在公园、广场、街道等人流密集场所安放以宣传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主要内容的环保宣传标示牌、建设环保宣传一条街等方式,营造起了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创建成效       自开展生态县创建以来,商河县坚持走在创建中发展,在发展中创建的路子,按照“树多、地净、水清、天蓝、人和”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县的生态经济得到发展,生态环境日趋改善,生态文化大力弘扬,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之路。       (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9.7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1874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8:38.3:32.9,二三产业比重达到71.2%。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跨越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环境质量保持优良。该县近三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16%,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城市声环境达标功能区要求。根据调查,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广大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绿色环保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百姓的认同和理解,生态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健康文明行为融入到更多市民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中,“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环保志愿者不断涌现,“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创建遍地开花。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环境保护成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下一步,商河县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克难攻坚,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该县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把商河建设成温泉特色突出、发展活力充足、产业竞争力强、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