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飞越喜马拉雅——浙江志愿者赴尼泊尔救灾纪事

03.05.2015  11:44

14岁的布拉尼沙住在尼泊尔靠近中国樟木口岸的一个小村庄,在4月25日那场可怕的地震灾难中,她所在的村子已经死亡33人。
  布拉尼沙在地震中手臂受伤,伤口严重化脓,所幸,在等待了5天后,一群身着黄色救援服装的中国医疗救援队队员来到这里,为她清创、敷药、包扎。
  虽然不认识救援服上“公羊队”三个汉字,但是许多尼泊尔灾民对这群黄衣志愿者并不陌生。地震发生以来,这支黄衣战队跋山涉水,深入重灾区腹地收治伤病患者,仅4月29日一天就医治了48位病人。
  5月2日,浙江省公羊会公益救援促进会(简称“公羊队”)第一梯队队员安全返回。在尼泊尔,“公羊队”救治200多名灾民,发放1000多个中药包。目前,赶赴尼泊尔的第二梯队4名队员仍留在尼泊尔救援。
  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当天下午,“公羊队”就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准备参与尼泊尔救援忙碌。仅仅一天,他们就做好了首次跨境救援的所有准备:5大箱“防疾护体中药包”到位,便携式X光检查仪、血糖仪、心电图仪、战时生存系统调集完毕,甚至还从深圳调来了空气制水机……
  26日下午3时许,一支经过精挑细选的8人救援别动队从杭州出发,飞赴拉萨,随后转机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队员中不仅有对当地情况熟悉的领队兼翻译何军、汽修老板干财鸿,还有外科医生徐音、全科医生孙海良等多名专业医护人员。
  4月27日,几经周折的“公羊队”到达加德满都,随即投入救援。这几天里,数千名尼泊尔灾民熟悉了这支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伍。
  他们设备先进,75岁的迭库马迪大妈腿部严重受伤,“公羊队”马上为她作X光现场检查,并对伤口重新进行包扎;他们技艺高超,一队军人抬着一个腿骨受伤的年轻人找到他们,队员们马上安排拍片、消毒、固定、包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迅速到位,让并肩作战的尼泊尔医生同行竖起了大拇指。
  连续5天5夜,“公羊队”第一梯队的队员们每天早上一个馒头,中午两片番薯干,晚上一碗米饭,一切就简,全力就诊,每晚都要到21时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而每天经手治疗的伤者和病患不下四五十人。
  很多人说,这是一支不普通的队伍。
  不过在队长徐立军眼里,“公羊队”的由来其实很普通:“最开始我们是杭州一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聚在一起,2009年左右,户外运动出事比较频繁,就组建了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主要凭着户外运动的经验参与山地和突发情况救援。”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公羊队”。这些年来,他们救援的范围越来越大,先后参加了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灾难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