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间金融“灾后重建”:从源头提高百姓风险防范意识

31.12.2014  14:35

    “针对民间出现的一些金融乱象,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一些探索。我们也正通过金融公益讲座进社区来从源头上提高老百姓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希望起到带头示范作用。”31日,成都市锦江区金融办主任凌刚表示,当前,四川民间金融市场正抓紧“灾后重建”,帮助民间金融机构走阳光化、健康化的持续发展之路。

  近日,成都民间金融服务中心根据锦江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在沿东大街较为集中的写字楼和锦江区16个街道办社区举行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目前已经成功在锦江区滨江社区、水井坊社区等7个社区举办了讲座,用生动案例为老百姓上了金融普及的一课。   成都民间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廖晨妤表示,这样的公益讲座相对于“监管”,更加耗费人力、物力,可以说是一个规范民间金融市场的“笨办法”。但从效果来看很不错,老百姓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也感叹“你们怎么不早点来!”   “讲课期间仍有投资者被高息诱惑,不断拿着‘看好’的理财项目过来咨询。”四川“投促金融”的喻海博作为本次公益活动讲师,就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咨询”。“那些理财项目基本资料都不完善,更不用说担保、合同等一系列问题,仅凭小恩小惠或者单纯的高利息就可以引诱到很多不懂金融知识的中老年人,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   自今年7月份以来,四川各类理财公司和居间公司资金链断裂案件频发,涉及民间资金达百亿元,   对此,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认为:“此次四川民间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对房地产、矿产等高风险行业收贷,而这些企业融资需求只能求助于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机构,从而导致这些民间金融机构产生大量坏账。”   “但由于少数公司出事,需要承担后果的却是整个四川民间金融行业。”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龚民坦言。   “原来大家都叫我们准金融机构,但自从少数老鼠屎坏了这锅汤后,大家一谈起我们就是高风险,连银行等机构都拒绝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本来就是背靠银行做业务,现在银行拒绝了我们,公司的生存都举步维艰。”四川某小贷企业负责人很无奈。   “由于立法缺失,违法成本很低,对投资人没有明确的限制,才导致众多民间理财公司、担保公司平台负责人跑路。”四川和奇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永兰表示,要杜绝跑路,不仅立法要跟上,还要有必要的监管。“不仅要建立合格的投资人制度,还要建立准入制度,让强者更强,把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堵在门外。”   截至2013年12月末,四川拥有融资性担保公司509家,全年累计融资性担保余额已达2338.4亿元,牵涉73万户,居全国第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四川省共有326家小贷公司,数量居全国第九;贷款余额为597.30亿元,居全国第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