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地里捡回无肛门弃婴 爱心接力托起小生命

25.08.2015  09:55










  齐鲁晚报济宁8月25日讯(记者 姬生辉 苏洪印) 对出生不足20天的男婴有福来说,他也许并不知晓过去的7天里自己经历了哪些人间冷暖。因患有先天性肠梗阻、先天性无肛门,他被父母无情地抛弃,但随后一系列的温暖和关爱却将这个幼小的生命紧紧包围。好心人将他抱回家,敬老院员工和老人们精心照料,乡镇民政部门与慈善机构积极联系,将孩子送到上海治疗……

  农田中捡到男婴,腹部伤口还在渗血

  “也不知道孩子怎么样了?”8月24日中午12点,正在吃午饭的李贵生突然放下碗筷,沉思了片刻后,抛给妻子一句话。过去7天中,孩子始终是他的牵挂,想起后便不自觉地担心起来。

  李贵生口中的孩子是一名被丢弃的男婴。17日下午6点,嘉祥县黄河李村的农民李贵生干完农活后,如往常一样沿着田间小路往家走。“走到机井房时,听到一阵啼哭,低头一看竟是个出生不久的男婴。”李贵生本能地将孩子抱起来仔细端详,婴儿被晒得脸色发红、额头上渗出细微的汗珠,“眼睛有些睁不开了。”老李赶快加紧脚步,一路小跑将孩子带到家中。妻子喂过一些水后,小家伙慢慢有了精神,竟然安静地睡着了。

  “给孩子清理身上时,我发现他肚子右下方有个伤口,并不断有血水渗出。”为让孩子得到及时治疗,李贵生第二天一早便与老僧堂镇民政办主任杜红旗取得联系。见到孩子后,杜红旗立刻驱车带着孩子赶至济宁市人民医院检查。经专家会诊,确定男婴出生时间约20天,患有先天性肠梗阻、先天性无肛门两种疾病。专家检查后确定男婴在被丢弃前,已经进行了肠梗阻手术。考虑到男婴身体原因,专家建议带回照料,三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造肛手术。

  诊疗结果让杜红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18日中午,经过综合考虑,杜红旗决定将男婴送至镇敬老院,并安排专人照料。

  敬老院专人照料,给孩子取名“有福

  18日下午,当男婴被抱到敬老院的那一刻起,原本有些沉静的敬老院顿时热闹起来。59岁的老院长靳庆忠特别将条件最好的一号房间打扫一新,并换上了全新的被褥。敬老院护工郝爱焕、61岁的老人张庆祝自告奋勇承担起了照料孩子的任务。郝爱焕和张庆祝特别放下了手中的事情,进行全天候24小时轮班。

  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大家也颇费了一番脑筋,仅婴幼儿奶粉,杜红旗和靳庆忠就买了四五种。多久喂一次奶、多长时间喝一次水、怎样抱孩子……郝爱焕和张庆祝完全执行同样的标准。因担心孩子伤口感染,镇上还安排了专业的医护人员打针输液。

  敬老院里62岁的老人魏庆施说,孩子刚来时,他站在安置孩子房间的窗外,透过玻璃看过几眼,“孩子身上有伤口,卫生条件要求高,我们没敢进屋。”在他眼中,孩子白白嫩嫩非常惹人疼爱。“老人们还凑在一起为孩子取了名字,叫有福。”靳庆忠说,大家希望孩子能战胜疾病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22日早上,孩子饮食出现问题,喝下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吐出来,有时甚至还会吐出黄色的胃液。23日下午,孩子的脸色蜡黄,并伴随间断性轻度昏迷,身体情况非常不乐观。

  赶往上海治疗需进行三次手术

  靳庆忠立即拨打电话,将孩子的情况告知了杜红旗。在向乡镇领导汇报后,杜红旗当即决定带着孩子赶往儿科治疗最权威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到上海已是24日凌晨,专家对孩子进行了抢救。”24日下午4点,在电话另一头的杜红旗告诉记者,目前孩子已经住进重症监护室,身体状况也稳定了很多。“专家研究后认为孩子需要间隔做三次手术,身体状况稳定后就可实施首次手术。”杜红旗高兴地说,三次手术后孩子就基本康复了。

  孩子到上海后,也受到了不少爱心人士关注。其中,上海的小希望之家慈善机构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杜红旗联系,并帮助联系医院和专家。同时,北京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得知此事后,也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赶至上海与杜红旗汇合,并确定下一步组织员工进行爱心捐款。一些网友自发号召大家捐款。

  “这个孩子是不幸的,也是幸福的。没想到这么多好心人帮助他。”杜红旗相信,在好心人的关爱下,孩子一定能好起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