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护卫队替补瘦身转正:每天踢着正步推垃圾车

05.10.2015  08:50

  资料图

  9月30日傍晚,秋雨潇潇。游人散去后,故宫褪去喧嚣,显得庄严而肃穆,像一位安详的老人,静观这座古老与现代并肩的城市霓虹渐起。

  一年一度的十一长假已然开始,整个中国从这一刻起进入了假日节奏。而在午门外红墙青瓦的东朝房内,国旗护卫队的年轻官兵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两个时刻之一。

  再过片刻,由3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组成的方队,将伴着“站在光荣的哨位,我护卫着国旗”的雄浑歌声,穿过长长的古旧门洞,越过弧形的汉白玉拱桥,在细雨黄昏中完成神圣而庄严的降旗仪式。

  明天——10月1日清晨6时10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将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

  (一)

  东朝房,当年供等候上早朝的文武百官休息的地方,国旗护卫队的宿舍。3年前,下士王涛新兵训练结束后第一次踏进这里,在给家里的电话中说:“爸,我住在皇帝住过的地方啊!”

  王涛的父母后来才知道,儿子住的地方其实“不咋的”,那里恐怕是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最古老的营房了——每间屋子都又长又窄,像一把尺子,屋里一长条地摆放着20几张高低床,铺挨铺,人挤人,过道只容一人通过,两个人碰面就得侧身,像螃蟹一样“横行”。

  屋里连衣柜都没有,因为放不下。睡在最里头的战士换礼服,得穿过二三十米长的仄小过道,来到屋檐下摆放着长长两排衣柜的地方。前后排衣柜之间的空间同样有限,衣柜门一打开,又得侧着身通过。

  看过国旗护卫队官兵升降旗前换衣服的人,往往会说:“像是在打仗。”几十号人“呼啦”一下进屋,“呼啦”一下涌出。“哗啦啦”的开衣柜声,小跑时的脚步声,人与人的提醒声混杂在一起,常常让看的人目瞪口呆。但只要几分钟,官兵们就能在门前的空地上整齐列队。

  橄榄绿的礼服、红色的军衔、金黄的绶带……用网友的话来形容眼前的队列,叫“亮瞎了眼”。无论任何时候,很难在国旗护卫队官兵的礼服上找到一丁点儿褶皱。为了保持仪表,他们几乎每天都会一丝不苟地熨一次衣服。每次升降旗前,大家要对着军容镜细心拉展每一个衣角、每一段线条。

  集合列队时,官兵们相互间还要再挑剔地检查几遍。“待会儿别踩我脚啊!”有的队员会边检查边轻松地开起玩笑。

  (二)

  雨还在下,微寒。

  国旗护卫队的老班长讲,相比起风和日丽,大家反倒喜欢下雨、下雪、打雷这样的恶劣天气,大家的正步会踢得特别“来电”,马靴砸向地面“风生水起”。

  王涛站在左一路第六名,队列里的标兵位置。出发前,他会习惯性地扭一扭脖子,轻轻跺两下脚。

  不管再过多少年,他都会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行升旗任务的日期:2013年8月17日。前一天晚上,他一宿没睡着,眼睛一会儿闭一会儿睁,不知道是怎么熬到凌晨四点半起床的。

  这个山东小伙,瘦瘦高高,17岁的时候,已经长到1米8的个头,站在同龄人中间十分抢眼。那一年,他从电视上看到了国旗护卫队,站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地看完了整部纪录片。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这个大个子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国旗仰起了头。“快看到天花板了。”王涛笑着回忆。

  “神圣!”他这么描述自己看到的升旗过程。这与他以前认识的流行的“帅”“酷”“有型”等等这些形容词都不一样,很难用别的词去描述。

  那年冬天,王涛报名参军了。一名招兵的干部一看,这小伙个头挺高,人也精神,把他叫到跟前问:“想不想去国旗护卫队?”

  “想!”王涛生怕答得慢了让人觉得自己犹豫。

  “很苦。”

  “我不怕!”王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到了新兵营,班长的第一句话是:“好好练,练好了去国旗护卫队!”

  不过,后来的经历,却让王涛感觉像坐过山车一般。因为被抽调参加两会执勤等任务,他两次错过了国旗护卫队的选拨。尽管班长每次都说“还有下次”,但王涛还是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了。“还是要把这个兵当好。”他反复告诫有几分失望的自己。

  好在下连前的两天,王涛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因为在新兵连队列动作优秀,他经推荐被国旗护卫队留用,继续参加集训。快要圆梦了,王涛反而有些忧伤:一个连的战友都走了,留下了自己。

  在这个年纪,忧伤是常有的。对王涛和其他被选中的新战士来说,更大的考验来临了。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