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土却最见效,山东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有了新办法

15.09.2017  18:05

  山东等地的干旱瘠薄山区长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浇水施肥困难、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如何在干旱瘠薄山区造林一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省林科院承担的“干旱瘠薄山地集雨造林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破解了这一难题。省林科院资源环境所所长马海林介绍说,项目以雨水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抗旱造林+水肥增容造林+集雨造林”等技术创新为主线,系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简单说就是,把集蓄雨水、水肥一体、容器育苗、保水剂等技术组装配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莱芜市苗山镇牛旺泉村,村民唐元胜在北山承包了上千亩瘠薄荒山,应用干旱山地雨水蓄存技术,修建了6个蓄水池,年储蓄雨水600余方,满足了荒山的造林及抚育的灌溉需求。

  他以蓄存的雨水为水源,构建自压重力滴灌系统,合理分配干管及支管,采用压力补偿式装置,突破了荒山电力、燃料缺乏的制约,实现了无动力灌溉施肥,形成了干旱山地的雨水-肥料一体化微灌利用技术。同时,推广了兼具抗旱、保水和促生功能的容器育苗技术。

  唐元胜说,这项技术是全省最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但又是最实用、最见效的技术。推广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干旱山地造林及经济林栽培中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大幅度降低了干旱山地造林及经济林栽培的灌溉成本。与传统水肥管理相比,节省劳动力85%以上,节水90%以上,节肥50%以上,当年造林成活保存率都提高了80%以上,幼林的地上部生物量提高50%以上。

  马海林说,雨水蓄存系统对干旱山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雨水蓄存系统的洪水径流量降低5.9%以上,土壤侵蚀量降低8.4%以上;同对照相比,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年平均损失量分别降低11.83%、15.13%和10.01%以上,不同雨水蓄存措施下的侵蚀泥沙中各养分含量的富集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该项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节肥、水肥利用率高、节省劳动力等特点,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