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新机遇 新发展 新跨越

09.03.2016  13:27

新机遇 新发展 新跨越 ——2015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

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编者按

 

2015年,中国智库建设迈入新阶段。2016年1月13日,本版刊发了《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对2015年智库发展的总体趋势、特点进行盘点分析。为进一步细化了解各类智库的发展动态,我们特约请相关智库撰写分报告,今日刊登2015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


2015年,是社科院系统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新型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社科院按照《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加快发展,着力提升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精品成果,呈现百家争鸣、百策并举的智库建设新局面。

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目标的崭新定位

意见》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具备智库实体机构、研究团队、特色领域、资金来源、学术平台和成果转化、信息支持、治理结构、国际合作交流等八个基本要素。对照这八大要素,比较而言,社科院系统智库更具优势。对地方社科院来说,《意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任务,这既是信任,又是责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15年,全国各省市区贯彻落实《意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先后出台贯彻落实文件和实施意见,突出强调了各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省市区社科院也先后提出了打造“社会主义新智库”“国内一流新型智库”“国内高端智库”“高端专业化智库”及“区域性高端智库”等目标定位。

河北社科院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智库;江苏社科院提出了建设新型智库的具体目标,该院新组建的“区域现代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山东社科院提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的目标;贵州社科院提出要加快建设成为在西南地区有贵州特色的一流新型智库;北京、天津、河北社科院提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联合智库”,湖北社科院提出建“荆楚智库”,湖南社科院提出建“湖湘智库”,四川社科院提出建“天府智库”,甘肃社科院提出建“陇原智库”,等等。上海社科院则成为首批公布的全国25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地方社科院。

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注重发挥五大功能作用

过去的一年,各省市区社科院注重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作用,彰显了地方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实力和水平。

(一)资政建言服务决策,推动发展卓有成效

各地社科院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在资政建言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1.服务决策质量有新提升

成果应用性更加凸显。北京、天津、河北社科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开专项研究;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社科院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咨询,陕西社科院发布了国内第一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各智库研究直指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及党和政府决策焦点。

成果有效性显著增强。各地社科院得到省级及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有所增加,吉林、贵州社科院同比增长超过60%;上海、内蒙古、辽宁、江西、西藏等社科院部分成果得到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

2.服务决策渠道有新拓展

各地社科院除巩固好自身原有决策咨询成果报送渠道外,还根据自身条件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如江西、广西社科院通过省(区)党委办公厅上报中央办公厅,畅通了报送中央的渠道;另一方面,打通“向下”渠道,如湖南社科院把智库成果发到县市区,受到欢迎。

3.服务决策品牌有新提升

各地社科院都加大了蓝皮书的编撰力度,出版综合性蓝皮书和专业性年度发展报告,将其打造成为社科院智库的强势品牌。广东、山东、浙江等社科院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打造特色智库,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研究品牌。西藏、新疆、内蒙古社科院依靠区位优势,形成了“边疆”研究特色品牌。

(二)基础与应用双轮驱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各地社科院在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基础理论研究,主动承担起理论创新的职责。

1.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取得新成果

山东社科院追踪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出版《全面深化改革“面面观”》等十几部专著,在中央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5篇。四川社科院先后推出《邓小平理论史》(四卷本)等专著,成立了邓小平研究院,创办《邓小平研究》杂志。此外,湖南、湖北、江西、陕西等社科院开展了红色文化等特色研究,一大批理论创新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2.基础应用研究不断加强

既发实践之问,又有理论之思。江苏社科院推出了《江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创新路径》等研究成果。内蒙古社科院创建了新学科——草原文化学,研究成果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山东社科院的齐鲁文化研究、湖北社科院的楚文化研究、山西社科院的晋商学研究等也为应用对策研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智库建设研究逐步深化

早在2009年,上海社科院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门开展智库研究的学术机构,为智库建设实践提供了量化指标和数据支撑。2015年,四川社科院发布了《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4》,对我国276家智库进行综合评价。山东社科院出版了《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湖南社科院出版了《智库学概论》,回答了智库建设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守阵地亮剑发声

各地社科院积极推动智库与媒体的融合发展,正确引导、正面影响社会舆论。

1.推动新型智库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山东社科院创办《山东社会科学报道》报纸,开通“山东智库联盟”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创新工程成果,推动智库成果的应用转化。湖南社科院加强了网络平台建设,创办了“湖湘智库”微信公众号。四川社科院建立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门户网站——四川社会科学在线(中英文)和院网——天府智库(中英文)。

2.搭建智库传播平台,增强自身传播能力

江苏社科院创办“现代智库论坛”,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湖南社科院重点办好“湖湘智库论坛”,打造符合改革实际、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端智库峰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沿边九省区社科院共同组成了“中国沿边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信息分享,提升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能力服务社会

各地社科院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实招求实效。

山东社科院下大力气建设山东省省情研究数据库,跨学科、跨部门组建综合性智库研究平台,定期推出数据产品,逐步形成具有独立信息来源的全省权威数据中心。贵州社科院突出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围绕领导决策“高点”,及时发现经济社会“亮点”,深入剖析社会“焦点”,注意解决工作中“弱点”,形成了多层次调查研究格局。辽宁社科院创办《辽宁智库》,2015年研究成果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达到60余项。湖南社科院将《决策参考·智库成果专报》打造成报送和发布重要智库研究成果的平台,每月报送4期。河北社科院建立智库报告制度,在办好《决策参考》的同时,重点打造《智库前沿报告》。安徽社科院刊载的重大现实问题调研报告、专家建言和政策建议,得到省领导多次批示,被有关部门采纳,促进了社会研究成果的转化。

(五)注重打造学术品牌,创新加强交流合作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合作交流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社科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1.平台搭建志存高远,呈现开放化、高端化趋势

广东、山东等社科院率先牵头成立了智库联盟,通过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水平。上海社科院的“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2.智库国际合作亮点频现,呈现区域化、特色化趋势

西藏社科院与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开展学术合作,签订《学者视野下的西藏发展探讨》英文和尼泊尔文翻译协议。山东社科院与美国兰德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和高校签署研究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对外交流迈出新步伐。黑龙江社科院连续两年承办“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成功承办“中俄蒙经济走廊经济带建设高层论坛”。广西社科院举办的“东盟智库论坛”、四川社科院参与主办的“中印国际论坛”、云南社科院参与主办的“中国-南亚智库论坛”,搭建中国与东盟、南亚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

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激发智库创新发展活力。各地社科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实现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转型发展。

(一)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组织运行机制

围绕科研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和强化精品导向,各地社科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河北社科院不断完善重大课题选题机制,组成跨部门、跨单位、跨领域的课题组,精心组织调查研究,确保高质量成果的产出。上海社科院提出,要实现中央决策与地方实践、全国经验与上海探索、国际战略与国内战略、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社科人文与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与国情市情等“六个打通”。山东社科院从整体上率先实施创新工程,建立“创新单位-创新团队-创新岗位”为主线的科研组织形式,遴选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中长期战略研究。湖北社科院根据决策咨询工作需要,建立跨所、跨单位、跨行业的特色研究中心,与现有研究所实行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二)构建符合智库特点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各地社科院加大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评价权重和激励力度,引领科研重心转到智库建设上来。

北京社科院对《科研评价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提高了影响决策的科研成果的计分比重。吉林社科院在咨询报告方面实现分类评价制度,区别性对待肯定批示和一般批示,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提升咨询报告调研强度和撰写质量。山东社科院结合创新工程实施制定了《创新团队、创新岗位考核办法》,建立起管理规范、考评严格、评价科学的动态考核竞争机制。重庆社科院创新奖励制度,将咨政能力作为研究所目标任务和所长职责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科研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紧密挂钩。

(三)创新拓展智库合作运行机制

各地社科院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沟通联系,拓展智库生存与发展空间。

天津社科院连续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内蒙古社科院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开展北疆工程研究等。山东社科院与省规划办共同设立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和山东智库联盟调研基地项目。贵州社科院注重搭建合作平台,与中国社科院合作设立了学部委员贵州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推出智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新举措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人才。各地社科院始终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创造条件招揽、引进和储备优秀人才。

河南社科院实行职称“以聘代评”改革,设立应用型研究岗位,引导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应用对策研究。海南社科院着力推动“小机构、大网络”的体制机制创新,聚集起一支专职和兼职人才队伍。

推进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从目前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究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研究内容碎片化、针对性不强、“管用”性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高层次智库人才引进困难,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欠缺等方面。为此,需要通过改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社科院系统智库加快发展。

加强对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规划指导,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新格局。建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各地方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给予指导,成立全国社科院系统智库联盟,出台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加快推进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目前,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山东社科院相继实施了创新工程,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如何通过实施创新工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松绑助力,成为各地方社科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深化地方社科院体制机制改革,为地方社科院系统新型智库建设注入生机活力。建立社科院系统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交流互动机制,实现“”“”的有机结合;深化科研组织、成果评价、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方面改革,建立适合社科院系统智库特点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加强智库间国际交往,建立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

建立地方社科院智库成果评价体系,提升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成果的影响力。加大进入决策层的研究成果的激励力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智库成果评价考核机制,纳入国家和各省市区评价、社科评奖及考核内容;加大智库成果营销宣传策划,实现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建立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定期交流机制,建设地方社科院智库学术交流和对话平台。探索建立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科性的交流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渠道,扩大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大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经费使用管理。在财政经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智库经费投入体系。开“前门”堵“后门”,建立符合智库研究规律的成果报偿制度;同时,改革现行科研经费使用办法,规范直接费用支出,明确间接费用支出,防范财务风险。

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必须坚持走特色之路,努力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地方智库。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家队”相比,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应错位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在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地方智库上下功夫,将特色研究转化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

  (本报告由山东社会科学院“2015年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课题组研究撰写。执笔人:杨金卫、崔凤祥、王颖、李兰永、张勇。报告参考借鉴了2015年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2016年全国地方社科院科研处长座谈会及其他相关材料,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省市区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得到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的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