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华东18城市交流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心得

23.09.2015  10:26

  自2011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创建城市(地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鉴推广价值的制度设计成果、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为充分发挥示范区(项目)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示范区之间、示范区与其他城市之间区域文化联动,促进区域公共文化互动交流,文化部近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区域文化联动活动。该活动将按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7个片区进行经验交流。每个片区都采取以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为承办主体,第一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和第三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广泛参与的模式,通过“听、看、评”以及组建联盟、讲座、展览、演出等方式,进行各示范区(项目)“互学、互看、互促”。为此,我们特开设“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区域联动”专栏,对每个片区的区域联动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9月18日上午,浙江省嘉兴市,当福建省三明市文化局局长陈丽珍介绍完示范区创建一年来的做法和体会,场上的大屏幕也通过PPT展示了三明的文化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永恒教授就现场开始了对三明示范区创建的点评,紧接着,现场其他来自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安徽华东五省一市的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也提出了问题和建议。这一天,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组织下,华东片区的18个示范区创建城市,以“互学、互看、互促”的形式,以现场会的方式,开展了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

  这项将持续至年底的活动,不仅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区域联动,还包括各省区市内和跨省区市的联动。其中,以示范区区域联动为活动重点,按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7个片区,组织开展交流。

  全方位组团 边听边看边评

  参与华东片区交流活动的六省市,均以省厅及第一、二、三批示范区主要负责人的强大阵容组团前来,充分显示出各省市对此次经验交流的重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是第三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初创阶段能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们都很珍惜。正如江宁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斌所说:“嘉兴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全国属首创,对全国图书馆行业的重新规划有很大启发,对我们的创建工作有很大帮助。”为此,江宁区派出了4名文化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观摩学习。虽然此次交流活动以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经验为主,但对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们来了6个人,希望负责示范区创建的每个部门负责人都能打开思路、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月珍兴奋地说。

  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设立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三味书咖”城市阅读联盟……在短短半天的汇报交流环节中,来自6个创建城市代表的发言,让与会人员眼界豁然开朗。“江苏省无锡市江阴的‘三味书咖’令人印象深刻,它将一些人气聚集的场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点的延伸,既利用了其他资源,又使服务得到有效发挥。”安徽马鞍山市文旅委副主任陈晓虎说,“这些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重新思考作为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在后续建设期该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他边说边指着自己的笔记本,记者看到,里面写满了每个创建城市的亮点做法,其中还用各种符号进行标注,记录着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内容。

  在充分交流之后,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嘉兴图书馆、海盐县澉浦镇文化中心、澉东村文化礼堂三个示范点,经过半天的聆听,再加上实地的观摩,让大家对嘉兴示范区创建经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嘉兴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不少代表亲自体验了如何用市民卡轻松借还书。嘉兴的市民卡是市政府授权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发行的用于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智能卡,只要是嘉兴市民就都持有这样的卡。“能将市民卡与借书卡结合,不仅使图书馆的读者人群范围扩大,而且也方便借阅。”一位与会代表体验完后感慨地说。

  开阔了眼界 深化了认识

  今年年初,在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后,摆在各示范区面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认真学习《意见》,领会精神,结合示范区创建走出各自特色之路。上海嘉定区今年刚刚获批成为第三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创建伊始,他们有太多的想法需要提出来进行讨论,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能走出来多听听多看看,此次区域文化联动可以说为他们的创建工作下了一场及时雨。“比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就当下的情形看,社会化的实现似乎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无锡的社会化运作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有益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到底可以走多远,是否可以复制,值得思考。”上海嘉定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姚强说,“不过上海浦东新区摸索出的为文化类社会组织设立孵化基地,帮助他们丰满羽翼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对我们也许是个很好的启发。”他表示,此次交流活动结束后就去浦东新区实地考察学习一番。“没想到好点子就在家门口,这都得益于区域文化联动。”“其实,就如何创建示范区,我们曾经举办过多场培训,也组织过一些市内的考察学习,但是像此次六省市的文化联动还是第一次,受益良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副处长符湘林认为,区域文化联动为示范区之间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创建氛围,使大家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动力,推动着各示范区更好地向前发展。

  2014年8月、2015年4月,福建省三明市曾派出由分管市长带队的9人考察团分赴四川成都、上海、广东深圳三地进行考察学习,这是三明市获批成为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组织过的三次大规模的省外考察,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学习机会还远远不够,“示范区创建需要相互交流与提升,通过区域文化联动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少走弯路。其实很多想法都是在其他地区的做法启发下应运而生的。”黄月珍说。当她走进嘉兴市海盐县澉浦镇文化中心,听取了嘉兴文化馆总分馆制是如何运作后,自己也有所感悟。“文化馆总分馆制我们一直想推,但总是找不到好的模式,嘉兴的做法也许可以借鉴。文化馆以人为纽带,通过下派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给基层文化馆确实是个不错的做法。我在想,我们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点库’,文化馆总馆建立一个文化辅导员总库,基层有哪种文化需求时,就会在总库中‘点单’,总馆就派送什么样的文化辅导员下去。”黄月珍说。

  避免认识偏差 防止“千区一面”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按照工作安排,示范区创建以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示范项目创建以地级市文化行政部门为主体,用6年时间分3个批次创建90个左右的示范区、150个左右的示范项目,覆盖、带动全国1/3以上的市县,整体推动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估算,中央财政已拨付4.65亿元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地方财政投入超过400亿元,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均落实了中央关于文化事业费投入的政策要求,成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然而,从前两批示范区创建的情况看,个别地方的创建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如重申报轻创建、缺乏改革创新、对重点难点问题缺少攻关等,所以开展区域文化联动非常有必要。而且,此次区域文化联动正处于第一批示范区的提升期、第二批示范区的冲刺期以及第三批示范区的启动期,对三批示范区创建队伍来说,意义不寻常。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示范区创建城市之间进行区域联动也是一种创新,目的是让各示范区学到东西,相互借鉴。尤其是华东片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公共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他们之间一起交流,相互学习,可以提升整体创建水平。另一方面,区域联动的意义在于让他们看到各自的文化差异,结合各自特点进行示范区创建,防止“千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