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志同志在全省住建系统贯彻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1.06.2016  12:32

(2016年6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特别是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重要讲话精神,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全省住建系统贯彻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以贯彻落实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大力营造推进城市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3年底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去年底又在时隔37年之后召开第四次城市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主题,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期召开这次会议,其中蕴含着党中央对城市工作特别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把握和深刻思考。与城镇化速度相比,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已经无法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全局的、整体的高度,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指导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在五大统筹上下功夫,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上求突破,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准备,省委、省政府于5月17日-18日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5月31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刚才,松青同志传达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李力书记对鲁发〔2016〕15号文件进行了全面解读。无论是会议还是文件,都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主题并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省各级住建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将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切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作为重中之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贯彻好、落实好。各单位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使大家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设区市住建部门要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筹备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牵头研究制定鲁发15号文配套文件。近期要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对城市工作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挖掘当地城市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典型。对会议和文件确定的工作任务,要逐项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对策措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城市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规划编制实施,在发挥城市规划引领和控制作用上实现新突破
  姜书记、郭省长讲话都在部署工作的第一部分,用较长的篇幅专门讲了如何做好规划工作,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孙伟常务副省长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和国家行政学院专题研讨班期间,多次对15号文件的起草提出要求并亲自修改,他关注最多、研究最深、着墨最重的也是规划工作。规划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四性",即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编制规划。各市县都要开展发展战略研究,深入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变化趋势、经济增长潜力,按照接近城镇化成熟期的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作出预测性、前瞻性安排,明确城市定位、目标、规模、产业导向和空间结构,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预留弹性空间。一是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我省大部分市县总体规划期限到2020年,已接近规划期末。考虑到开展规划编制、评审、审查和报批的程序比较复杂,要赶在2020年底前完成到203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时间比较紧张。近期我们将提请省政府下发通知,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并制定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现行总体规划期限至2020年的城市,要全部开展新一轮规划编制;规划期限至2030年的,经评估后认为确需修改的可按程序提请修改。按照鲁发15号文要求,省政府审批总体规划的市县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在2年内完成。各市县要加快进度,省厅将定期调度并通报,总的要把握好两个时间节点:2017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规划纲要,2018年上半年要完成规划成果。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11个城市,要积极开展新一轮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待国务院统一部署后,省厅将积极向住建部汇报,加快审批进度。二是统筹各类专项规划编制。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编制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总量、布局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满足群众生活需要。要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分期组织实施的原则,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近五年的重点发展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确用地性质及其兼容性,合理确定开发强度,落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到2018年底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各市县要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学习滕州、宁阳、兰陵、齐河等试点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开发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六统一"。三是全面开展城市设计。推动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管控思路由平面向立体转变,由局部向整体拓展,更加注重体现空间立体性、布局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传承性。省里将制订《山东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山东省城市设计导则》,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各层次规划成果,将城市设计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环节,将城市设计监督检查纳入城市规划监督检查范围。选取有一定风貌特色、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作为城市设计试点,将能够在历史文化传承、特色风貌塑造、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成效的城市设计项目公布为示范项目。各城市要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与控规单元相对应的城市设计导则全覆盖,塑造各具魅力的城市风貌。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20个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在2018年底前,全部建立由政府领导、专家、公众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
  (二)积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随着我省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大中城市摆脱空间饱和困境、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前些年,我省一些城市编制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和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各地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认识还不够,过去多局限于商业和人防功能,现在开始重视综合管廊和地下交通等,但仍没有从综合开发、系统利用、促进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规划、住建、国土、人防等多个部门职能,与轨道交通及各类管线的建设管理联系密切,主管部门不明确。下一步,各地要高度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厘清事权、产权,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组织规划、建设、人防、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部门分工,划定职责范围。要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人防设施、停车场、商业、仓储等各项设施建设,并与地上的市政、交通、公共服务、城市绿道等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三)增强规划的强制性。如果没有刚性约束,再好的规划也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非经法定程序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得变更。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规委会的作用,城市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各类规划和重大项目批准前须经规委会审议通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各地规划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清晰界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对绿地水系、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定位定量,严格落实涉及保障民生、城市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和谐宜居的刚性内容。对城市一般地段,用地性质可以有适当的兼容性,有些配套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可以在街区范围内灵活选择。但要注意,该配套的设施一定要按照规范和实际需要足量配齐,分期实施的项目,配套设施要适度超前建设,与主体建设项目同期验收,不能一期推二期、二期推三期。省里将建立全省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逐步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入库,并与遥感监测技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统筹规划实施,加强动态监测,为规划科学决策提供精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强化规划督察工作,建立督察员、督察组和遥感监测监察三位一体督察机制,每年至少巡察一次。组织开展全省城市规划执法检查,对规划实施问题突出、重点违法图斑处理不到位的市县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进行挂牌督办和约谈,并暂停城市总体规划、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评选等审批审核,增强规划的刚性约束力。总结推广东营市拆违治乱经验,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整治,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对既有违法建设依法依规分类处置,该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有条件的城市争取提前完成。
  (四)加强规划宣传和公众参与。只有让规划始终处于阳光照射之下,处于全体市民的监督之下,才能避免长官意志主导规划,减少规划的随意性和任意性,杜绝"一任书记一座城,一个市长一新区"。要深入落实"阳光规划",不论是总体规划还是详细规划,都要严格执行规划批前公告制度,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听取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把规划编制作为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各级规划部门要充分利用规划展览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规划工作,开展规划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高规划行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尊重规划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在建设质量和品位、建筑物的人性化便利化、外形设计、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中发6号、鲁发15号文件提出任务指标最多、最集中的也是城市建设这一部分。国务院对城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近两年就基础设施、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出台多个文件。住建部将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整治作为今年城市建设的三项重点,6月17日专门召开综合管廊建设电视会,陈政高部长亲自讲话部署。
  (一)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传统管线直埋相比优势明显,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从整个生命周期(使用期在100年以上)来看更省钱。目前,国家和省都在开展试点,给予经费补助,国开行、农发行贷款政策也很优惠,省里正在制定入廊收费政策,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地要抓住机遇,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已确定的道路大修改造,具备条件的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凡建有综合管廊的区域,管线必须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区域不得批准新建管线。浙江金华首创"一廊多能"模式,在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全国首个兼顾人防需要的管廊项目,总造价仅增加0.63%。各地要学习借鉴,做好管廊与人防项目相结合的文章。
  (二)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我省是水资源缺乏省份,大量雨水白白流走,十分可惜。过去城市强调的是"排水",现在要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在城市。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要优先保护好原有湿地、河流、草地、大树等生态资源,这些原生态资源就是天然的"海绵体"。低洼汇水区域要优先作为生态用地,原则上不要安排建设项目。城市建设中要严控城区硬化,城市公园、广场建设要减少硬质铺装,确需硬化的,可渗透铺装面积不应低于40%,新建、改造非机动车道要全面采用可渗透技术和材料;有条件的城市应对现有硬化地面、路面进行透水改造。各地要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各类规划的刚性指标,逐步实现75%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同时,各地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建设雨水截留工程、蓄水工程,提升下穿式立交桥强排能力,定期疏通河道、排水管网,提高短时强降雨的应对能力。
  (三)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我省不少城市主干道很宽,但在交通高峰期,越是宽马路交通拥堵越严重。应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原则上不要再搞过宽的马路,重点转向提高路网密度,打通断头路,完善微循环,提升道路通达性。建成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全面启动快速路规划建设,采用立体交叉与出入控制,提升长距离、跨区域的车辆通行速度,暂不建设的要对交通拥堵严重、具备改造条件的主干路进行"准快速路"改造。对城市主干路重要节点,要实行平面立交化、渠化改造,提高平交路口通行能力。济南、青岛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淄博、烟台、潍坊、济宁、临沂等市要尽快开展前期工作,到2020年全省建成300公里以上;中等城市要积极发展有轨电车等大运量交通设施。要坚持向上、向下发展,多建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立体停车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实行差异化停车收费政策,便于收回建设成本。推进现有场地改建立体停车位,利用人防设施和广场、绿地的地下空间等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利用单位大院错时停车,逐步解决停车难问题。
  (四)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我省2012年就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一县一场",但无害化处理水平不高,现在运行的116座垃圾处理场只有26座焚烧(发电)场,焚烧能力仅占垃圾处理总量的38%,填埋占比较大。相对焚烧处理,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填埋操作复杂,污染较为严重,产生的甲烷、硫化氢等废气难以处理。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推进,大量农村垃圾运到垃圾处理场,现有填埋场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考虑到垃圾处理场建设选址难、环评难度大、审批周期长等因素,各地要未雨绸缪,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改造早作安排。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较为成熟,烟气等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从事垃圾处理的大企业在地方投资建场的积极性很高,政策也相当优惠,有的处理一吨垃圾只要50多元,现在是发展焚烧处理的好时机,各地要优先选择焚烧处理技术。
  (五)建设绿色节能城市。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城市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要按照绿色、低碳、宜居的理念,充分考虑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能力、城区发展定位与功能布局等,推行集约高效、紧凑合理、舒适便利的开发建设模式,实现规划的绿色化、单体建筑的绿色化、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推行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管理模式,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能源消耗、改善使用功能、提升舒适度。执行更高水平节能标准,积极发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结合旧城升级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推动太阳能光伏、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建筑应用及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加快商业、交通、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节约型公共建筑建设,强化建筑运营阶段能效管理,逐步实施建筑能耗限额制度。
  (六)高度重视建设质量。完善项目负责人追溯追责机制,推行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签订授权书、项目负责人签订承诺书、竣工设置永久铭牌、统一移交城建档案管理等制度,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做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应用对接工作,堵塞"体外运转"渠道,确保所有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全流程实时上线留痕,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追溯机制。实施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落实施工图设计措施,推行实物样板、可视化交底做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开展质量抽测。加强招投标监管和信用管理,规范承发包行为,积极推动第三方信用评价和结果挂钩应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市场诚信。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清理建设类企业跨地域承揽业务的各项壁垒,推行保证金"清单制"管理,构建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环境。强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严厉处罚转包、挂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落实五方主体责任,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持续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七)创新城建投融资机制。目前,我省大部分城市财力相对紧张,靠大量的财政资金搞建设不现实。这两年,国家高度重视社会资本投资,推广PPP模式,但"雷声大、雨点小",在我省落地的PPP项目并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少能够熟练掌握PPP项目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是一个重要原因。PPP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项目选择、社会力量合作伙伴确定、组建项目公司、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等。项目收入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完全依靠使用者付费,二是政府支付服务费用,三是前两种方式相结合。PPP项目运作有3项基本要求:1.打破地域垄断和所有制限制,政府通过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等。2.落实费价政策,有明确的市政公用服务价格收费政策和标准,收费少或不能收费的,政府要在合同中约定支付运营费(或服务费)的数额、来源和付费时间,解决合作伙伴的经营收入来源问题。3.规范项目运作,按照城市建设各类专项规划,筛选适宜PPP的项目,强化项目前期策划和论证;通过竞争机制选择合作伙伴,由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组建项目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管养和服务;政府与合作伙伴、项目公司通过合同或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权、责、利;强化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PPP项目运作要把握好4个关键环节:1.建立长期的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主体的关系,由"经营者"转变为"监管者"、"合作者"。发挥投资人在整合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让"专业人做专业事"。2.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政府核定经营收费价格以及以购买服务方式补贴标准,实现项目建设运营的自我平衡,既要保障公共利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又要避免企业出现暴利或亏损,实现"盈利但不暴利"。3.建立平等的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应该平等参与、诚实守信,按照合同办事,依据对风险的控制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过度转移风险至合作方。企业主要承担投融资、建设、运营和技术风险,政府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标准调整变化的宏观风险,双方共同承担不可抗力风险。4.建立严格的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政府对PPP项目运作、公共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和综合考核评价,加强成本监审、考核评估、价格调整审核。对未能如约、按量、保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应按约定责令企业退出并赔偿。依托专业信用评价体系,对项目涉及的政府支付能力和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对合作企业、咨询机构建立黑名单制度。
  四、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城市管理是下一步机构改革的重点。省厅按照去年中发37号文件要求,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关于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该方案已经省领导审定,正按程序报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各地要超前研究谋划,针对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持服务优先,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规范化。
  (一)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推进部门内综合执法,将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统一交由城市管理部门行使,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建立"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城市管理体制。将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市容环境卫生和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的全部职能,以及需要纳入统一管理的公共空间秩序管理、违法建设治理、环境保护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部分职责整合到城市管理部门,集中行使上述领域行政执法权。赋予街道(乡镇)相关城市管理职能,由市辖区派驻执法力量开展执法。到2020年,基本形成法规健全、机制完善、管理高效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
  (二)坚持服务为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疏导服务、源头治理和管理执法相结合,合理规划设置农贸市场、夜市地摊和修车、烧烤摊点。在不影响城市交通、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合理规定经营区域和时间,规范经营行为,编制便民服务图册,方便群众生活。在科学界定市、区、街道城市管理职责的基础上,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充实一线人员力量,深入推进城管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活动,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随机管理为源头治理。以提高利益协调、现场处置、危机研判、舆情应对等能力为重点,加强一线城管队伍培训和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和谐执法,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管理水平,打造"和谐城管"品牌。
  (三)建设智慧城市,提高现代化管理能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BIM(建筑信息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涵盖智慧规划、智慧建设、智慧管理、智慧运维、智慧民生的五大重点领域智慧应用。拓展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优化整合城市信息化管理资源,建设城市数字地图、城管视频和指挥监督系统,打造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平台,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城市管理升级,有条件的城市将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拓展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年底前实现市、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建设绿色智慧住区,推进"一卡一居一网"工程,即推动小区门禁卡升级为居民城市信息卡,实现"一卡多用,多卡合一";推进智慧家居,提高家居的设备智能化和安防智能化管理控制水平;围绕住区服务,发展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推进物业视频监控与"天网工程"融合,依托住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住区综合服务网络。到2020年,建设30个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打造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
  (四)实施综合治理,修复城市生态环境。以房屋建筑、市政施工、渣土运输等为重点,严格施工工地管理,加强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裸露情况巡查普查,推进林下地、林隙地绿化,有效控制城区扬尘。科学组织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控源截污,采用河道疏浚、生态修复等多种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按照国家确定的期限加快整治,年内设区城市完成40%,济南、青岛完成60%以上整治任务。组织开展城市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等破坏情况和废弃地、土地污染情况调查,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城市生态修复方案,在城市重现绿水青山。结合慢行系统建设,实施连接公园、绿地、水系、景点的城市绿道网工程,营造舒适便捷的绿色开敞空间。落实"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提升老旧片区绿化水平,让绿色贴近群众。积极推广使用微喷、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加大再生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建设生态园林、集雨型绿地。推广以机械化联合作业为特征的城市深度保洁,推进垃圾分类,提高城市洁净程度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
  (五)坚持预防为主,维护城市安全运行。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设施、管线的巡查检修,强化垃圾清运和垃圾填埋、焚烧的安全管理,严防设备事故和二次污染,确保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防涝、垃圾清运正常运行。针对我省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建设应急水源,加大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同时抓好城市节水管理,到2020年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建立完善城市重大灾害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专业救援队伍,提高应对和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关于抗震防灾工作,郭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全省城市工作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5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城市和乡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按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各地应高度重视抗震防灾工作,编制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强化新建工程和农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监管,做好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等重点工作,提高城镇抗震防灾和综合减灾能力。另外,今年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发生多起生产安全事故,省厅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进行部署,近期还要组织开展大检查。各地住建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要确保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燃气热力等重点领域安全,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上升的势头。
  五、加快推进人口市民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省"十三五"规划和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以及农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省实现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700万城中村和城边村居民完全市民化。今年是推进"三个市民化"的开局之年,各市政府已签订了承诺书,立下了军令状。6月17日,孙伟常务副省长在省干部学院主持召开新型城镇化专题座谈会,与参加"新常态新理念新作为"系列专题研讨班的市、县政府负责同志座谈,就"三个市民化"讲了重要意见,要求今年确保完成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的市民化任务。
  (一)优先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这是推进"三个市民化"的关键所在。从现阶段来看,这项工作主要是抓好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各地政府推进工作的积极性。按照国务院最新要求,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我省目前还没有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全省17设区市要全部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实现户籍在区域间自由迁移。研究探索居住证与户籍管理有效衔接的办法,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探讨将居住证纳入户籍管理,最终实现居住地与户籍相统一的管理制度。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与其他政策的协调联动,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长期保持不变,将农民的户口变动与"三权"脱离,探索"三权"可继承、可转让的制度性安排和有效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政策导向与农民落户意愿"两张皮"的问题。要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适应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数量的增加需求,加快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研究制定进城农民购房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民进城落户购房给予税收补贴和规费减免,重点补助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落实好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政策,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成为长期稳定的住房消费群体。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和预算内基建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数量"三挂钩"机制,实行"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新机制。
  (二)大力实施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这项工作要同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把棚改的政策利用好。要统筹推进城中村空间改造、集体资产改制、村民委员会改居民委员会和社会保障均等化,推进城中村改造由单一住宅安置向城市社区治理转变,由单一房地产开发向统筹住区和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努力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要研究建立棚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公开择优选择实施主体,全面推开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把货币化安置作为棚改安置的发展方向,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尽快达到50%以上。结合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全省199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约有5357个、建筑面积2.04亿平方米,涉及居民150万户。树清省长明确要求,用5年时间完成1995年前建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前3年要完成80%以上。
  (三)规范推进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就地城镇化是我省特色,人口在县域内流动趋势非常明显。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文件,采取多项措施,对于经济就业已基本非农化、生产生活方式已基本工业化现代化的农村地区,按照城镇化方式来落实行政管理。但是,由于我省村庄呈现"点状分散"布局,致使不少以非农产业为主的村庄和人口没有纳入城镇化统计范围。要通过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建筑、交通、公园、绿地、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促进更多城镇周边村庄享受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扩大镇村连接范围,达到现行城镇化统计标准。切实抓好"两区同建",推动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实现村民集中居住,促进其生产生活方式一起转变。
  同志们,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步有大量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落实,落实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市县、关键在大家。希望大家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开拓进取、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开创城市工作、住建工作新局面!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
山东:排污企业有了“环境健康体检报告”
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日前上线试运行。山东省新闻
山东集中一个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今天(4月11日)发布《关于开展山东省新闻
人民日报点赞青岛平度市:一粒小种子,串起大产业
山东是农业大省,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使命在肩。山东省新闻
山东:电动汽车增势猛 充电设施要“跟上”
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普及的基础和保障,山东省新闻
青岛“河口项目”推动信息共享,全国11个海洋保护区加强“连通性”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