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5村支书谈“城归”年轻人:得有足够产业吸引他们

07.03.2017  19:40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目前农村出现了三大重要变化,其中之一是,农村出现了大批“城归”,最近几年,不少从农村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来创业。

  记者采访了山东代表团的五名村支书,他们同时又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企业董事长。在他们看来,村里要想吸引更多“城归”,就得形成足够的农村产业。

   农大博士后成了村干部

  成排的别墅、上千亩的森林公园、宽阔的林荫道……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王金书,笑着描述自己村中的美好景象,他同时是山东玉皇化工集团董事长。在他们村,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别墅,面积最大的能达376平米、6个卧室,供村民免费居住。“我们住得比城里人还好。”

  1984年王金书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制定了发展工业、以工促农的战略。他发现,玉皇庙村地处中原油田腹地,油气资源丰富,便大力发展化工企业,走深加工、精加工的路子。

  企业发展起来了,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了。“我们村没有贫困户,也没有留守儿童。”王金书说,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陆续回来了,大多在自己的化工企业就业,最近的厂区距村里只有五六公里,来回班车接送,晚上回村睡觉,平均工资每月四千多元,比出去稳定多了。

  王金书发现,村里大学生的身影越来越多。“我们有位村干部就是中国农大的博士后,本村的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是中国农大的本科生,回村就业的本村大学生已有20多个。”

  1月15日,厉以宁在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从“城归”中看出,中国的农村正在发生一场人力资本变革。“城归”回乡创业,一个(新的)蓝领中产阶级正在形成。

   年轻人回来了,留守儿童少了

  “过去农民是身份,一生下来,父母如果是农民、户口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而且要让它成为一种很多人愿意干的、令人羡慕的职业。”近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成为稀缺之地。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李登海说,在他身边,“城归”越来越多,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有的成了养殖能手,有的成了种植大户,“例子太多了,举不过来。”除了“城归”,不少大学毕业生、城市白领、退伍军人也选择到农村创业,主动当农民。

  他认为,作为返乡大学生或城市白领等群体,他们有知识,懂技术,懂营销,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市场认知能力,获取信息快。“能够在农村发现新的机会,在没路的地方开辟出路来,打造出新的农业形态,如观光农业等,推动农村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城归’现象集中出现在2016年,他们回到家乡,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创富,带动了村民就业,也使得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总支书记宗成乐(山东大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说,年轻人回来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