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仲村社区:父母辈的邻居情在后代心里扎根

20.04.2016  09:05

 

  在新社区大院里重逢,焦淑花(左)和江素琴的手又握在一起。

  守望情深伴随着城市“两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居民搬进了封闭小区,但邻里之间的感情没有被淡忘。

  城阳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猴年春晚,赵薇曾以一曲《六尺巷》,唱出人与人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融的传统美德。在城阳区仲村社区许多居民的记忆里,也曾经有这么一条宽仅六尺的巷子,住在这条巷子两边的村民互敬礼让,民风美德至今让社区居民怀念。尽管始自2011年的 旧村改造 把这条巷子拆掉了,但那时建立起的邻里感情已在子孙后代的血液里扎下了根。

  房子钥匙留给邻居一套

  4月19日上午,城阳区仲村社区的一场居民健步行活动,让焦淑花和江素琴的手又握在了一起。这对相识26年的老邻居,尽管旧村改造会签后一个住到了仲村社区的西区,一个住在东区,但多年的邻居之情不减反浓。

  焦淑花今年50岁,江素琴整整大她12岁。时间退回到1991年,焦淑花嫁给了同村的李爱洪,江素琴当时就住在她家隔壁。“当时就觉得她性格开朗,对脾气,不管是伺候老人还是照顾孩子,需要对方的时候就相互搭把手,长年累月下来,就像亲妯娌一样。”江素琴说。

  回忆过去的生活,焦淑花难掩唏嘘。那段时间,家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夫妻二人都要上班,年幼的孩子还在上学,当二人都不在家时,伸出援手的肯定是江素琴,平房一共两套钥匙,另一套就留在江素琴手里。

  改造之前,老仲村一共有1600多户村民。旧村改造在2011年开始,2014年到2015年,村民分两期陆续迁回了新社区。

  回迁房建设当时由龙湖地产施工,花园一般的小区内,一棵10万多元的桂花树,刚刚发出的嫩芽不时吸引社区的居民流连驻足。“但旧村改造前那条宽两米,南北100多米长的无名胡同,一直烙在1600多户村民的脑海里。”焦淑花回忆。

  这条胡同尽管没有名儿,但在当时,每隔几年村里人都会主动凑钱,为这条胡同铺沥青。“逢年过节,邻里老少都喜欢在这条胡同里扎堆儿,逢着哪家有什么困难,只要在胡同里和邻居说一说,第二天肯定会有人赶去帮忙,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江素琴说,尽管老仲村有1600多户村民,邻里之间却从来没有红过脸。

  住进新社区留下老传统

  “伴随着城市‘两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了封闭小区,邻里关系显得越来越疏远,这也成为一种‘城市病’。”仲村社区党委委员刘新芹说,仲村旧村改造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她的这种担心也持续了三年。

  怎样把多年孕育的邻里感情纽带胶合在一起,城阳街道没少动心思。“‘无名老胡同’尽管拆掉了,但可以重新建一个平台,让邻里乡亲继续经常性地走到一起。”刘新芹说,比如社区美食节、读书日、社区露天电影、健步行等,都发挥了原来无名老胡同的功能,邻里感情在新社区里重新树立起来。

  没有名的老胡同已经拆掉了,但多年比邻而居形成的邻居感情,却没有被拆掉。

  最让大家欣慰的是, 父母 辈的邻居感情,已经在后代的心里扎了根儿。刚搬进新的社区时,江素琴和焦淑花也曾担心多年的邻居情分会被拆散。“有一次,9岁的孙子不知道在外面听到了什么话,回家后突然和我说,如果邻里不和睦,小区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江素琴说,听到孙子这句话,她多年来的担心消失得无影无踪。

  文/图记者 王爱科

  相关新闻

  ■棘洪滩

  包饺子秀厨艺邻里亲如一家人

  半岛都市报4月19日讯(记者 赵伟华 栾英杰 通讯员 祁树国) 19日,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在北万社区组织了以“传递邻里亲情,共建 和谐社区 ”为主题的首届邻居节活动。

  当天,北万社区30余户居民齐聚矫女士家中,一大早就开始准备食材。上午9时,正式开始包饺子。“我儿子和儿媳都喜欢吃水饺,他们每次回来我会给他们包上满满的一盖垫呢! 邻居节 当然少不了水饺了,今天包的是韭菜肉的,大家一起吃水饺才热闹。”矫女士说。

  过了一个半小时,饺子包好了,接下来要看各位邻居们的手艺了。仅用了半个小时,各家的拿手菜就纷纷出炉。上午11时,大家开始品尝饺子、各家拿手菜。邻居们边吃边聊,欢声笑语、邻里情浓。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给居民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棘洪滩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举办棋牌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为居民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建和谐社区。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