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台新闻报道推动塑化剂标准进入法律程序 获中国新闻奖

06.11.2015  22:29

电视评论《塑化剂:遭遇标准缺失之痛》获得三等奖

齐鲁网 济南11月5日讯 (记者 满倩)近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4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7件,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2件。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台报送的广播专题《葡萄藤串起中国情》获得二等奖,电视评论《塑化剂:遭遇标准缺失之痛》获得三等奖。

山东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电视评论《塑化剂:遭遇标准缺失之痛》,由孟文峰、张聪、孙国栋、刘鹏、刘金旺几位记者共同采访制作而成。从酒鬼酒开始,到台湾的食品风波,塑化剂一次次闯入人们的视野,以致“谈塑色变”。塑化剂究竟怎么了?有毒塑化剂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历时半年,对塑化剂进行了课题式的调查采访,走访了权威的质检部门,采访了众多化工企业,咨询了国内知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并请有资质的的机构对市面上的产品进行第三方抽检,对塑化剂的前世今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比有毒塑化剂更为可怕的,是国内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监管的缺位。作为全球第一塑化剂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在塑化剂的使用上存在着法律真空以及管理漏洞,以致有毒塑化剂泛滥。

揭露问题,更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掌握了大量的真实的一手资料之后,记者呼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出台,塑化剂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向绿色、环保迈进,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节目播出之后,为我国塑化剂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舆论支持。节目中所揭露的标准缺失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有关的法律法规正在制定中,预计2016年实施。

这条新闻作品是震人发聩的良心之作。”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教师李晓娟点评说,“扎实、全面的采访是记者以理服人的前提条件,感同身受的具体实例体现出记者贴近民众的大公之心,细节描写增强了论证的力量。通过层层抽丝拨茧的论证,最后记者得出塑化剂问题悬而未决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自然水到渠成,于理,要靠人大、靠政府、靠企业,靠相关法律出台、靠塑化剂标准尽快制定,靠政府监管到位;于情,‘毕竟,我们的孩子再也不能这样被毒害下去了’,情理兼得,深入人心。

第25届中国新闻奖揭晓 山东广播电视台两件作品获奖

山东广播电视台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附294件作品获奖目录

山东广播电视台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168件作品被撤销中国新闻奖参评资格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