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车限行,可以尝试的治堵之策

29.02.2016  09:37

  治堵,规定外地车限行不是最佳选择,但起码是一种次优选择,抑或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高峰时段对这部分外地车进行限行,尽管不能釜底抽薪,但确实有利于缓解济南的拥堵问题,值得探讨和尝试。

  2月26日,济南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外地车限行,济南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方案,“拟在工作日的高峰时段对济南市的3条高架快速路和一些拥堵比较严重的路段进行限行。”这一初步方案将在进一步完善后于3月份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建议。(2月27日新浪网)

  这些年,济南的路有些“堵”,已成不争的事实。虽然来自方方面面的所谓中国堵城排行榜显示,济南排名靠前的数据未必完全真实,但也侧面反映出,济南的道路拥堵的确值得重视。路堵,不仅让人心堵,影响市民幸福指数,而且也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成本。

  为了治堵,这些年来,济南市已经实施或正在酝酿许多新举措。比如,2016年济南将实行交通治堵“十项举措”,其中包括市区禁停示范路将由15条扩展到30条,在经十路等5条道路上开通双向四排公交专用道,第二排公交专用道供校车、通勤班车、旅游大巴、长途客运等车辆通行。另据媒体最新报道,为了治堵,为了将更多市民“拉”上公交车,济南市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一系列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公交票制改革,这里面包括IC卡乘车半价、BRT票价重回1元、1小时内多次免费换乘、严重雾霾天免费乘公交、空调车春秋天1元票价等多种票价优惠措施。这些利好的政策何时成行,我们拭目以待。这些政策措施虽然仅是治标之策,但无疑会有助于缓解城市拥堵状况。

  高峰期外地车限行,显然也是济南治堵谋划的举措之一。值得肯定的是,治堵,规定外地车限行不是最佳选择,但起码是一种次优选择,抑或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从目前济南市交通流量情况来看,普通工作日,省城市区道路上行驶的外地牌照车辆约占一成左右,其中大部分外地车辆因为不熟悉路况,车速较慢,部分车辆更是常常随意变道,引发交通事故,加剧拥堵。高峰时段对这部分外地车进行限行,尽管不能釜底抽薪,但确实有利于缓解济南的拥堵问题。

  其实,限行外地车,也无关歧视。因为根据已透露的限行方案,外地车限行时间仅限于早晚高峰时期,禁行区域主要是三条高架路,包括顺河高架、北园高架、二环东路高架,以及经十路、泺源大街等日常高峰期就拥堵较为严重的道路,并非“一刀切”拒绝外地车进城。也就是说,外地车限行,仅是特定时间段、特定路段,对此,外地车辆也应该予以理解和宽容。

  外地车限行,济南并非首开先河,目前,全国已经或即将限行的城市有很多,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的治堵经验都值得借鉴。

  当然,治堵治本之策,还在于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大幅吸纳出行人群,减轻道路拥堵压力;同时,广大市民应该多选择绿色出行,如主动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总之,城市道路拥堵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实现交通畅通、远离拥堵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