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临沂再摘冠 菏泽缴“罚款”

22.10.2015  11:29

  □记 者 王亚楠

  通讯员 薛 梅 王静雯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20日讯 近日,持续数天的霾污染再次引发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治理大气虽非一日之功,但当前我省空气质量是否在切实改善?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环境状况及环保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从直观感受评测,“蓝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即能见度≥10公里)天数在增加,重污染天数在减少。前三季度,全省“蓝繁”天数平均为173.8天,同比增加21.4天,占全部天数的63.66%;重污染(AQI﹥200)天数为11.2天,同比减少11.7天,占全部天数的4.1%。

  从监测数据分析,前三季度,全省四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同比改善,且改善幅度均超10%。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2%;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1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3.2%;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6%。包含了更多监测指标、更全面反映空气质量情况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前三季度平均为6.97,同比改善14.2%。

  同时,我省三季度“气质”考核结果出炉:临沂再次摘冠,获省级奖补306万元;菏泽则获今年17市首份“罚单”,向省级财政补偿36万元。综合前三季度考核结果,省共向17市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2899万元,其中临沂获1285万元居首;市向省补偿36万元。

  全省“气质”的整体持续改善,得益于全社会环保合力的逐渐凝聚,得益于环保各相关部门的担当作为。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介绍,今年,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我省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前三季度,全省环保系统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745起,处罚金额约2.74亿元。其中,按日处罚34起,金额达3184.894万元;查封扣押196起;限产停产215件;向公安机关移送环境污染拘留案件230起,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28起。

  不过,“气质”状况的改善进度距公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推进“气质”改善不进则退,须时刻警惕可能的松懈甚至反复。在17市中,不少市改善幅度较大。比如,临沂被约谈后,切实改善“气质”,前三季度四项大气主要污染物中有三项同比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济宁前三季度“蓝繁”天数同比增加41天,增加最多;东营前三季度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减少最多。

  但是,也有一些市表现不尽如人意。比如,济南三季度“蓝繁”天数仅为40天,还不足青岛、威海的一半;菏泽三季度四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除PM2.5同比持平外,其余三项均同比恶化,且是全省唯一恶化的城市。

    报道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51021/Articel03002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