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以“规制”打开绿色发展空间

14.06.2016  18:38
   环境治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策驱动性。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才会有相应的治理冲动和各项要素投入。

  近日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制度创新着墨浓重。回望山东已取得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绩,无不得益于因地制宜在制度上进行的探索;而当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种种瓶颈,也亟须各种规制的探索革新,为绿色发展打开空间。

   既要“老大”真抓  

  更要建章立制

      正在施工的大楼整个被一层淡淡的水雾包裹,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夏日的午后,直白的阳光令人多少有些焦躁,走进德州市陵城区富路幸福春天的施工现场,却瞬间感到些许清凉。

  “你看,一米一个喷头,都是自动的,喷下来就成了‘雾帘’。”现场负责人葛爱国指着大楼外施工面高高的悬桥说。大楼里面也有喷淋设施,墙上、地上,到处都是湿润的样子。“以前里面施工尘土飞扬,工人受不了就闹。”葛爱国说,现在楼里专门有人负责,保证施工面不起土。

  小小的扬尘,是大气污染中最容易为人感知的。环保部考核组今年对我省大气十条现场考核时就指出,与北、上、广、深乃至太原、石家庄等城市相比,山东城市扬尘控制水平差距明显。2015年,全省PM2.5占PM10的比例仅为58%,明显低于周边,今年4月,这个比例进一步降为44%,是2013年有PM2.5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半城城建半城尘。”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表示,出现这种现象,除气象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市施工工地数量和施工面积很大,而城市环境管理却仍粗放。自2013年发力大气治理至今,这一问题始终突出。

  令人尴尬的是,所有业内人士都承认:扬尘治理其实是当前各项大气污染物治理中技术难度最低的。包括道路硬化、立网喷淋等一系列抑尘措施,富路幸福春天只停工6天就全部整治完毕,达到“场地无积尘,出口无轮痕”的要求。

  “陵城区监测点位这些天数据明显改善了。”德州市环保局污防科科长张培勇拿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各区县监测站点排名数据,这样的短信现在每天都要报送给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一把手。

  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德州市长陈飞就召集开了一个扬尘治理的短会,只有十几分钟。会上发的材料20多页,全是陈飞4月中下旬自己暗访了解的情况,负责扬尘治理的部门坐不住了。“大气治理上发现问题、工作不力,市委常委会上都是直接点名。”张培勇说。

  环境治理需要“老大”真抓,更需要建章立制,科学规范长期抓。近年来,我省逐渐加严排放标准、促使造纸行业转型升级,“气质”考核、生态奖补调动各市治理大气污染主动性等经验,都验证了制度创新、标准引领的有效性。《方案》专门就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进行了部署。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制度创新的任务艰巨,“必须把主要手段从行政命令转向法律规制,才能给市场主体以稳定预期,放心大胆投入治污”。

  制度体制创新固然重要,落到实处更为关键。京津冀自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以来,河北已率先完成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县级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大气各项指标从此前的落后于山东,到现在基本持平。在我省,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较突出的省会城市群区域,自去年底也启动了联防联控机制,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落在实处的举措,仅仅是开展了2次联动执法行动。至于各城市间的影响因素和程度、交界地带的典型问题、大气恶化时的应急协同等,尚无实质性进展。

   重新认识资源  

  以制度建设提高利用率

   实现绿色发展,既要降低污染,更要高效、低耗利用资源。

  “全省一年产生56亿立方米再生水,这是多么宝贵的资源,可绝大部分都白白排掉了。南水北调一年才调水15亿立方米!”对于我省再生水回用状况,张波并不满意。在他看来,绿色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污染治理,而要从资源消耗和产出的角度重新进行认识。

  发展再生水用户的不易,枣庄市薛城区污水处理厂厂长刘承伟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薛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已经大幅优于一级A标准,全部具备回用条件。

  但截至目前,他们只有两个企业用户:一个是老用户建阳电厂,一天用水约6000立方米;另一个是今年的新用户建阳碳黑,一天用水约5000立方米。加上供给城区广场及高铁站的景观用水,该厂每天处理生成的5万多立方米再生水中,仅有2万多立方米进行了回用。

  枣庄市环保局污防科科长王士昌介绍,枣庄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天可生成再生水约37万立方米,但回用率仅为1/4。从全省来,年再生水利用量也仅为8亿立方米,仅有日照市实现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全部回收利用。

  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是最大制约。刘承伟说,再生水管网投资巨大,建阳电厂距薛城污水处理厂不过2公里,当年修建管道就投入600多万元,双方协议,电厂负责投资建设管道,污水处理厂用水费冲抵投资。临区的一家热电厂想用再生水,但需要建10多公里管道,预计投资6000多万元,难度太大了。

  倡导再生水回用,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尽可能地涵养地下水资源。山东当前的城市建设对蓄水、涵水并不“友好”,地下水补给条件恶化,而城市的许多用水如洗车、绿化、路政等其实是可以使用再生水的。早在五六年前,记者就曾在北京的住宅小区体验过饮用水、中水分离的供水系统,冲厕所都是中水,有单独的水价。这种系统在省内至今罕见。

  当刘承伟们都感慨“光靠企业不行”时,是否意味着当前制度设计存在缺位?

  认识一变天地宽。对资源重新开发利用的机会无处不在。位于滨州高新区的山东华阳油业有限公司,从地沟油中提取出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每吨150万元,企业每年从地沟油中榨出两亿多元的产值;滨州丰华橡胶粉制造公司,把废旧轮胎加工成细度只有一根头发丝三分之一的橡胶颗粒,价格涨了4倍;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其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分选出废塑料为主材料,生产出新型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不仅质量好,还解决了容易被盗的问题……

  省政府节能办主任刘绪聪认为,绿色发展的内核就是优质、高效、低耗、环保,要把过去认为的废弃物、不够珍惜的资源作为利用起点,依靠政策引导、制度规范、科技支撑,才能突破地大物“”、资源能源约束的瓶颈,提高产出率,打开新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看,《方案》提出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的具体目标,指出要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水权水市场制度,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等具体举措,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从单纯的污染源治理,到生态全面修复  

  水葱、香蒲绿意招摇,白鹭、苍鹭徜徉其间,鱼儿不时浮出水面。初夏的马踏湖,在阳光下亮得耀眼。

  “这是凤头鸊鷉,挺漂亮的一种鸟,以前咱这没有;这是震旦鸦雀,是很珍贵的鸟。”巩本忠是附近的鱼一村村民,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向记者展示相机里的照片说,这些都是在马踏湖拍到的。

  马踏湖以前可不是这样子。往前推10年,3条入湖河流都严重污染,沿湖百姓自发封堵,不再让河水入湖。再加上围湖造田等,湖面严重退化,“一度已经看不出是个湖,只剩些沟渠”,桓台县环保局副局长李华说,湖水中COD最高时到了1000毫克/升左右,超过五类水标准20多倍。因为不长庄稼,沿湖村民上访过好几次。

  “现在水面恢复到1000多亩,猪笼河已经恢复了历史走向。”李华说。经过入湖口人工湿地的再次净化,猪笼河给马踏湖带来一天2万立方米、达到三类水标准的水源补给,“夏天再热也能维持住湖面了。”眼下,3条河流都有人工湿地正在规划建设,全部恢复历史走向后,预计每天能补给马踏湖9万立方米水源。据悉,淄博市正在复制马踏湖的经验,对孝妇河上游开展治理。

  我省提出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底线思维,就是环境质量只能改善不能恶化;红线意识,就是办什么都先想想环境承载力,从生态规律出发。”张波说,“眼下,山东到了‘还账’的阶段”。从单纯的治理污染源到“河有水、水有鱼”的基本环境诉求,再到如今的生态修复、逐渐恢复生态功能,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的进程,伴随的是百姓不断提升的环境诉求。2020年,山东流域环境要全面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恢复全省水体基本的生态使用功能。

  生态是有价值的。一下大雨,城市就变成了“看海”,这就是城市生态功能退化后,丧失了蓄水、渗水、排洪等生态减灾功能。张波举例说:“现在济南南部山区的开发利用无序、过度,如果从50年后看,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将是惊人的。对于生态的价值,要从更长的时间和整体长远利益去审视。

  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指向,是山东环境治理的突出特点。“让人民群众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我省对到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水、气、土、海等多项指标要求,对生态环境修复进行了专门部署,同时提出国土空间开发要以水资源、环境容量、优质耕地、近海海域和地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优化空间开发格局。这也正是绿色发展的真正价值。

  网址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613/Articel01004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