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第一村,“麦业链”日渐变长

16.10.2018  01:51

  农村大众报东明讯 (记者李伟 通讯员王恩标)10月3日一上午,刘红力在村里串了10多户门。他要趁着一些在外打工村民回家过节,动员他们一起种植富硒小麦。“今年秋季,村里的富硒小麦再扩种500亩不成问题。
  刘红力今年39岁,是东明县小井镇小井村人,也是东明县丰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丰农合作社)理事长。小井村是全省最早实现“大包干”的村庄。1978年麦收前,小井村(当时称小井大队)把大部分地块分到户,同年秋种前,把全部土地分到户,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包产到户。
  “大包干”以来,小井村的农业一直是以种粮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地收入微薄,外出打工成为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5年,在外务工10多年的刘红力回到小井村,决心在土地上做点文章。“大城市的高端面粉、挂面可以卖到10多块钱一斤,我们祖祖辈辈都种粮食,为什么不能种出点高端粮食,做点深加工产品呢?
  回村后,刘红力领办了丰农合作社,随后开始联系专家,推广富硒小麦种植技术,探索富硒小麦加工产品。“富硒小麦主要通过种植高筋品种,施用富硒肥来实现,但这项技术单靠一家一户无法推广,必须大面积统一种植,统一喷施富硒肥。”刘红力说。当年,合作社发展了265户社员,种植富硒小麦423亩。
  2016年麦收后,丰农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场价一毛钱的价格收购社员的麦子。“一斤高一毛钱,一亩至少增收100元。由于有了专家指导,每亩产量高出100多斤,这又增收100多元。”社员杨长山说,他家种了13亩富硒小麦。
  “合作社刚刚起步,不可能拿出来大笔资金建厂房,购置设备,只能找企业代加工产品。”刘红力说。2016年下半年,合作社找到菏泽一家面粉加工企业,代加工富硒面粉和挂面,包装则由合作社提供。当年加工小麦7万多斤。
  目前,除了小井村,丰农合作社还辐射周边七八个村庄。去年秋季,合作社种植富硒小麦2000多亩,其中小井村有1000多亩。今年秋季,小井村还将增加500亩左右。
  去年,丰农合作社加工小麦12万斤。刘红力说,目前富硒面粉和挂面的销售既有网上渠道,也有东明县及周边城市的超市、企事业单位的订单。合作社的富硒挂面每斤卖到7元左右,比普通挂面高出一倍。
  这段时间是销售旺季,刘红力每天都能接到几十个订货和催货电话。刘红力说:“目前合作社正在办理加工厂建设用地手续,明年合作社自建的加工车间就将投入使用,到时候,富硒小麦的深加工产品将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