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再获增力 5大尖端科研落户山东工研院

30.09.2017  22:55

  

9月30日,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首批项目合作在山东大学签约。

   中国山东网9月30日讯 (记者 周玉森)今天下午,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授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会上同时授牌山东工研院成立了5个尖端科研创新中心,这也让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示范区的省会济南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有个更加结实的保障。

  此次授牌成立的5个中心分别是晶体纤维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血统创新中心、宽禁带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随着创新中心的成立。在济南市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技厅三方的共同支持下,短短两年,山东工研院在产学研创新方面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据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介绍,此次成立的5大创新中心是依托落地山东和济南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立的,也是在基于服务山东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前提下筛选出来的。很多项目在研究开发的同时也在济南高新区等地落地投产,实现了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为晶体纤维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仔细了解这5个中心的成立背景也确实如此。像晶体纤维协同创新中心,这个由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许东教授带头的创新中心有着外行人不了解的先进技术,这个团队研发的“两级温域”氧化物隔热材料国际领先,如今在济南高新区已经有了年产50吨的生产线。

  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如今,机器人热潮席卷各个行业和领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在济南,也有一个机器人团队,实力着实不可小觑。在此次授牌的创新中心中,就有这个由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带头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团队的“高性能四足仿生机器人”项目还是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项目呢。

  再说说宽禁带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宽禁带半导体,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是信息产业尖端军事和节能产业的核心。在这个领域,山东省的发展可算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未来有可能打造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呢。

  济南的地铁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知不知道正在进行挖掘的盾构机也有济南的高科技在参与?此次授牌的地下工程灾害预报及控制协同创新中心以山东大学教授刘斌为主要负责人,围绕着掘进机施工灾害源超前探测与智能决策这一方向,他们已经有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而且已经运用在了数十个国家重大工程中。

  最后一个创新中心也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那就是由齐鲁医院院长李新钢挂帅的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在未来,他们将围绕人的大脑,开拓一个新的产业。毕竟脑与类脑科学可是智能时代的核心。

作者:周玉森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