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如何持续发力

08.06.2016  00:09

高青县审计局  张怡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卸任演讲中讲到:“大家还没搞清PC世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这句话让我倍感警醒,科技发展的迅猛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年将增长50%,每两年便将翻一番,在更新如此快速而又庞大的数据面前,审计工作只有实现自主创新,突破固有的、历史的、经验主义及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探索新型的思维模式及技术手段,才可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持续发力。

一、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缚。

目前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受组织模式及人员结构的制约,其领导层及科室负责人多为年龄偏大的老同志,受经验主义思想的束缚,他们习惯了老式的手工查账模式,对大数据审计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一窍不通。鉴于此,建议由上级审计机关组织集中培训,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审计署年度培训班等学习平台,将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政治思想学习中,提高其对数字化审计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由专业人员讲授大数据审计案例,通过展示大数据审计的实践成果,让老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化在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成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思想共鸣,打破固有的思想束缚,探索新型思维模式。

二、完善信息化建设的体系架构。

(一)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定期考核下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的落实情况,将服务器构建、数据交互、数据分析普及程度等指标一并纳入年终考核,尽快实现与上级审计机关数字化审计的同步构建。

(二)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成立专门的计算机审计管理科,负责督导实施审计信息化工作。科室负责人应由具有计算机中级或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从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高管理效能,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三)实现审计业务与数字化审计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积极督导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中采用数字化审计模式。首先,审计进点要及时索要被审计单位的电子账簿及其相关业务的后台数据库,加强数据采集工作的时效性;其次,审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数据验证、清理、筛选的速度及准确度;再次,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规整电子档案并加强备案管理,业务科室整理后的电子档案要交由计算机审计管理科及法制科备案。

三、及时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审计平台。

目前,“金审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它构建的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进一步为实现数据的采集、加工、转换、存储、交换、共享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然而,建成这些平台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上下级机关的审计平台通过网络互联,构建全国数字化审计一盘棋的审计平台模式。二是运用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实现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桥接等技术手段,为请示、汇报、廉政防控、信息保密等审计环节提供技术保障。三是依托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对大数据实施分布计算处理,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审计数据,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及时效性。四是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室,构建人才实训培养与审计科研课题研究的综合性实践基地,通过打造多功能的虚拟现实实验室,确保在专业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积累、审计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实效。

四、着眼高效的数据分析途径。

大数据时代,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琳琅满目,从如此繁多的数据库中寻求最为高效的数据分析途径,是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持续发力的重要法宝。首先,要对数据源进行系统分析,根据数据体量、数据类型、价值密度、处理速度等特点,选取最为适用的数据分析途径。如:数据体量为2G以下的数据可使用EXCEL及ACCESS进行分析,2G以上的可使用SQL及ORACLE进行分析,单个计算机无法计算的可使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其次,吃透审计工作方案,对审计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提前进行预判,在选取数据分析途径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成本效益,尤其关注时间成本。如:简单的排序、分组、筛选等分析内容可使用EXCEL中的排序分组及数据透视表实现,这种直接面向用户的界面操作方式更加符合审计人员的使用习惯,可大大减少审计的时间成本。最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数据分析途径,目前金审工程开发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系统)由于没有及时更新维护,已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数据分析途径,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专业判断,充分利用SQL及ORACLE等数据分析平台,选取最为高效的数据分析途径实现审计目的。

五、寻求最佳的数据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三种:查询型分析、验证型分析、发掘型分析。查询型分析技术(单表查询、单表连接查询、多表连接查询)是审计人员最为常用的,其顺序型的逻辑架构更加符合审计人员的分析思维。验证型分析技术是通过验证假设的真实性来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类似于查询型分析的逆向思维技术。发掘型分析是相对较为高深的分析方法,包含四种类型:分类分析、聚簇分析、关联分析、序列分析。审计人员在选取审计方法之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数据源的特点、审计工作方案进行重点分析,形成数据源—分析方法—审计目标三维立体架构,通过数据源及审计目标倒逼出最佳的数据分析方法。

六、构建牢固的信息安全壁垒。

从技术上看,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因此,审计工作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审计的同时,要时刻将信息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树立备份意识,利用磁盘阵列、双机热备等技术对电子数据开展及时、有效的数据备份,为应对不可抗力、电脑故障、系统崩溃等突发事件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强化电子数据的保密管理,依托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提供的安全防护平台,通过布置电脑防火墙、实施访问控制、设定操作权限、设置开机密码等方式,为电子数据构筑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壁垒,堵塞不法分子试图利用技术漏洞窃取审计秘密的通道,为审计工作持续发力构筑强大的技术屏障。

七、探索未来的审计技术手段。

随着机器人大赛的普及,人工智能将逐渐深入到人类的工作及生活领域,未来计算机也会向技术更加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及神经网络计算机的方向发展。科技发展的迅猛程度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时不我待,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时间。我们要在现有审计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光子计算等未来的审计技术手段,实现审计驱动的不断更新、审计技术的不断进化,为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力创造不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