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新生开学 张荣寄语学子:自主学习塑造未来

22.09.2016  10:38

  山大开学典礼校长张荣讲话

  9月21日,山东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校长张荣发表讲话,称山大是一所有故事的大学、有实力的大学、有担当的大学。并寄语新生:自主学习塑造未来。讲话全文如下:

   自主学习,塑造未来

  ——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6年9月21日济南)

  张荣

  尊敬的宁光院士,王文兴院士,钱逸泰院士,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2016级全体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从今天开始,你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山大人,祝贺你们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你们的到来,为山东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增添了新的魅力!

  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期待和无限憧憬。基础医学院的孙安祺同学,你的山大日记写得饱含深情、富有文采,特别是结尾一句“相约山大,丹枫树旁,橘香路下”让人浮想联翩。“谁念白衣一身轻,情深屡屡几多重”,相信你“八年的相守,必会得到一生情留”。哲社学院的罗青阳同学,在遭遇军训开营仪式上作为代表发言的“小确幸”之后,请别忘了在接下来的这几年时光里去慢慢寻找《苏菲的世界》中三个问题的答案。历史学院的张海颖同学说,“在未来的四年里,一定会竭尽所能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力、有行动力、有判断力的山大人”。这种勇气和决心,让我们倍受鼓舞。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旅程。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与梦想,我们在这里相遇。感谢你们选择山大、加入山大,希望你们尽快融入山大、永远热爱山大!前不久,我读到一篇《跟着爸爸回山大》的文章,作者是我们91级冯永君校友的女儿,一名11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叙述的是她跟着阔别母校18年的父亲回到山大的场景,其中写到:“爸爸说,这是一所有着115年历史的伟大学校,是他心中永远的骄傲。……看着爸爸三步一回头的留恋与不舍,我仿佛看到了他当年毕业离开学校时的样子。”同学们,这就是山大人对山大的感情,这就是山大在山大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同学们:

  这是一所有故事的大学。她的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近代中国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从大清皇帝的朱笔御批,到状元校长的书法奖品;从“酒中八仙”的豪情万丈,到“八马同槽”的名震山海;从臧克家数学考零分被闻一多破格录取,到老校长华岗创办《文史哲》被陈毅元帅赞为“开风气之先”;从哥德巴赫猜想的惊世突破,到成功举办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15年来,这所大学的精彩故事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这是一所有实力的大学。学校目前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到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国内高校第八位。在英国公布的最近一次《QS全球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山大排在全球第175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8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2016年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山大列全球第272位、中国高校第11名。在今年5月荷兰莱顿大学发布的2016年CWTS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山大排在中国大陆高校的第9位。

  这是一所有担当的大学。建校伊始,山大就在办学章程中宣示:“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这种博大的胸襟和气魄,已化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泉,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山大人的血脉里,激励着我们担承使命、果敢前行。从共和国元帅到抗战英雄,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身残志坚的基层检察官,山大学子不忘初心,奋发有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这是一所有着丰富内涵的大学。她的博大、厚重、深邃,有待于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慢慢地用心品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步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我想,你们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一下:自己来山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核心任务是什么?如何才能更有意义地度过在山大的几年时光?看上去,这好像是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但实际上,这几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的,这个关键词就是“学习”。“学习”是你们在这里的第一要务,是同学们托起梦想、成就人生的“奠基石”。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学习”这个话题,谈一谈我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习。在中学,同学们很多情况下可能都是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老师的教学安排下去被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尽管很苦很累,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最终在高考厮杀中“一决高下”。但是到了大学,学习的环境、方式、氛围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相对独立自主的个体,学习的自主权很大,需要自己主动地去把握和设计。就像英国哲人怀特海所说的:“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观望。”大学的学习不但有着不同以往的要求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具有不同的人生意义。我想,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认识大学学习的意义:

  一是要看到学习关系成长方向。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同学们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未来这几年把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你们人生的总体走向。大学是一个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地方。一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把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在大学阶段,分数和文凭并非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在这里,我们要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要考虑:自己今后应该走向何方?最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你就可能会在整个大学期间浑浑噩噩,虚度青春。

  二是要看到学习承载社会使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当我们走进中心校区的南大门,硕大的校规石仿佛在无声地提示着每一位山大人,要有“为天下”、“为国家”的责任意识,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担当,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正如爱因斯坦所告诫我们的,“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三是要看到学习创造人生乐趣。记得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他专门解释说,所谓“生活”,就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善学、乐学,在学习中“自得其乐”。

  其次,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学到底应该学习什么。大学阶段学习意义的多个维度,决定了我们学习目标的多元化。归纳起来,我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主要目标至少有三个:

  一是要汲取各种知识。“一所大学就是一个群英会集的殿堂,天下各处各地的学子到这里来,以寻求天下各种各样的知识。”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12大学科门类,拥有118个本科专业,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汲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增长、淘汰、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同学们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对知识渴求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要坚守学习品味,坚持阅读经典,尽量不做“刷屏族”、“低头族”,更不要成为“葛优瘫”。

  二是要提升自身能力。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告诫学习者:“如果他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由此看来,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将这些知识变成经验和见解,最终转化为自身的某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判断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等。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大家知道,我们正处在一个呼唤创新、倡导创新、崇尚创新的时代。命运之神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的彭实戈院士,长期致力于随机控制、金融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是代表学校创新能力的一张世界级名片,是值得我们山大学子认真学习的楷模。

  三是要形成价值观念。一个人为自己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出他的人生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教育贵在能使人形成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美国一项长达七年的研究证明,百分之八十的入校大学生希望大学经历有助于他们解答人生目的这一精神问题,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大学在“帮助形成个人价值观”和“促进自我认识”中“非常重要”或者“必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努力涵养刚毅、厚重、朴实、内敛的山大品格,争取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其实,学习的路径有很多,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同学们也已有各自的经验。在这里,我只是谈一下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三条,供同学们参考:

  一是要注重博专结合。“博”重视的是广度, “专”强调的是深度,两者相加才有高度。古人云:“学贵而能专。未有不博而能专者也。”这句话说明了“博”与“专”之间的辩证关系——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掌握的知识越多,基础就越厚重坚实,就越能触类旁通,有所建树。在博专结合方面,我们的杰出校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堪称典范,他大学时的专业方向是德文,但他并没有受专业所限,对学问始终孜孜以求,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都纳入到研究范畴,一生取得了十大代表性的学术成就。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训练一技一能。我们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做到博专兼顾,博学守约,“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二是要坚持学思并重。大家知道,孔子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学”主要是吸收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既包括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还包括由疑难启发产生新知识与新经验。可见,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升华。升华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质疑并提出真正的问题。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正如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所指出的: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由此开启创造性的心智旅程。

  三是要力求知行统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达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刚才发言的杰出校友代表宁光院士,就是知行统一的表率。他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例、建立起单基因疾病诊断平台和大规模糖尿病数据库,将齐鲁医学“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传统精神在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高尚事业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以上我从学习的意义、目标、路径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要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我们校训所明示的八个字——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我相信,如果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这八个字的内涵,就一定能在学习中找到真正属于你的意义、目标和路径。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我祝愿2016级所有同学:半径最大,世界最广,未来最美,人生最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