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大桶水”专项整治“回头看”取得扎实成效

10.10.2014  11:50

  自9月1日开始,聊城市局按照抓重点、破难点、扫盲点的工作思路,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飞行抽查、全面排查等方式,集中组织“大桶水”专项整治“回头看”行动,进一步净化了瓶(桶)装饮用水市场,提升了“大桶水”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深入传达学习省局有关会议精神,认真分析辖区内生产、流通环节“大桶水”整治过程中存在重点、难点、盲点问题,研究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整治措施办法,明晰责任分工,从市局到基层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现场督查督办,级级抓住关键问题不放松,层层创新方法手段抓落实,确保了“大桶水”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扎实、稳步、有序开展。
  二是强化检查,深抓重点。汇总前期全市“大桶水”专项整治情况,对存在从业人员健康证未按时换发和审验、原始记录和管理文件不完整、未按规定进行水源水质跟踪监测、回收桶露天存放、人工罐装和封盖、环境卫生差等问题的企业,以及国抽、省抽“大桶水”菌落数超标的问题企业,采取飞行检查、全面排查的方式,抓好专项整治“回头看”,对前期取缔的无证生产单位重新抽查、检查验收,防止反弹;利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会议时机通报整治情况,对整改迟缓、不彻底的企业进行相关处罚,有效震慑违法生产经营者,增强了企业的自律意识、主体意识,提升了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协调,破解难点。对辖区内个别长期无证生产经营,整治阻力大的企业,市局召开专项整治会议研究解决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强化部门间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大桶水”治理老大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根治。
  四是强化措施,扫除盲点。瞄准 “大桶水”生产经营治理薄弱环节,加强信息沟通,深入社区、街道和用水单位,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逐一排查,严厉打击未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大桶水”的违法行为,查封、取缔无证生产、制售假冒伪劣“大桶水”黑窝点黑作坊,并及时把专项整治中发现的无证生产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无证生产企业的取缔工作,进一步净化了瓶(桶)装饮用水市场环境。
  此次检查行动对辖区内119家“大桶水”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68人次,其中8家问题企业已全部整改到位,完成PET桶回收和整改工作,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大桶水”黑窝点黑作坊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