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驼铃声

31.12.2014  14:35

  说起丝绸之路,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黄沙滚滚,驼铃声声的画面。她就象一条闪耀着历史光芒的时空隧道,充满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我走向她。
  一路西行,我们来到了古丝绸之路的名城重镇敦煌。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文物宝库——莫高窟,还有“大漠孤烟、边墙障,古道驼铃,清泉绿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姣姣者。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鸣沙山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人若从山顶下滑,沙粒随人体下坠,鸣声不绝于耳。据说晚间登沙山,还可看到沙粒滑动摩擦产生火花。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本段介绍摘自网络
  蜿蜒曲折的大漠 ,闪耀着太阳的光辉,丝绸路上的驼铃,仿佛从天幕中倾泻而来。沙丘闪烁光影流动,有一种在世事变迁中潜滋暗长的落寞而美丽的沧桑,让我不由深深地沉醉在浩瀚的大漠沙洲里。
  鸣沙山与月牙泉,两个无法分开的名字,就像热恋中的情侣般,情浓如蜜。传说有两支敌对的军队,在这里相遇,正准备交锋之际,天上刮来一阵狂风,刹时飞沙走石,黄沙滚滚,叫人无法挣开眼睛,风沙过后,两支军队被埋藏在黄沙之下,每逢有人爬上黄沙之上,就会听见黄沙的鸣叫,据说这就是被掩埋在沙堆里的士兵们的哭声,他们的泪水就汇成了旁边的一眼泉水,由于泉水像一轮月牙,被人们称为月牙泉,而这座会鸣叫的沙丘就被人们称为“鸣沙山”。
  当年在丝绸路上跋涉的沙漠之舟,现在成了鸣沙山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神气活现的驼队在沙漠里形成一道道美妙的弧线。五头骆驼为一组,每日一大早就开始,驮着前来观光的游客到鸣沙山上,每人收费一百块钱。
  大漠之上,跟着骆驼队前行,仿佛回到了千年前,耳边还回响着悦耳的驼铃声……蓝天,浮尘,驼铃声声,踏在飞扬的沙土里,一行行的脚印,烙刻的又何止是无边无际的风情?
  抬头仰望蓝天,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身上,火辣辣的疼。
  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一路风景宜人。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
  驼铃响起,跟从前听到的不太一样,铃声低沉,节奏缓慢。似温柔的呼唤,随风而来,如山泉叮咚,似鸟儿的歌唱,蓦然闯进我的心房,似这脚下无边绵延的沙漠,写满了诗行。颠簸间,我仿若化身成古时丝绸之路上的赶路商人,情怀万千。
  鸣沙山是一个颇具古意的地方,风停沙静的时候,山脊如刀,在驼铃声中接近鸣沙山脚的时候,已是黄昏,夕阳里的鸣沙山居然比那些壁画给我更敦煌的感觉,沙尘在山脊处被风吹起,沙山的一半迎在明亮光线交织的那边,有的是驰骋开阂,另一半却是全然掩在阴影之中,那是一种苍凉落寞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