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申遗成功 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

02.09.2014  17:48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新闻通气会现场 

    中国山东网6月23日讯 (记者 高艳)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山东继泰山、“三孔”、齐长城后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23日上午,在“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新闻通气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山东将依法科学保护大运河世界遗产,启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规划建设。

  据了解,大运河遗产山东段由北至南依次经过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5市16个县(市、区)。山东申遗点段包括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等8段运河15处遗产点,总长186公里,遗产区暨文物本体保护区面积为16603公顷,是大运河整体申遗最有力的支撑点段之一,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开挖与修葺,留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

  大运河申遗项目始于2006年12月,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及浙东运河沿线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由于大运河属于仍在使用的文化遗产,这种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另外,此次世界遗产大会同时宣布由中吉哈三国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也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