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常态下如何以创新精神提高审计“生产力”

26.04.2016  15:24

诸城市审计局 高凤姣

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审计的使命、定位、环境、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对审计工作做了重要阐述,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5年12月8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国家审计正进行一系列重要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层审计机关要重点突出创新的重要作用,不断解放和提升审计“生产力”,打造审计精品和高端产品。

一、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当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开展审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审计人员的数量、能力、素质情况,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优势选出人、选对人,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要按照审计署、省厅、市局的工作要求,向实现“七个一体化”和“六大转变”靠拢,尽快适应异地交叉审计的新形势,运用“大兵团”、“多兵种”、“协同化”的审计组织方式,实现多专业的有机融合、业务科室的高效协同,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对重点项目采用集约式审计模式和联动跟进审计方法,切实提高审计效率。要加强审计现场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守审计项目限时管理规定,严把调查取证关、定性处理关、复核审理关,强化工作调度,提高现场工作效率。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重要作用,除涉密项目外,根据审计项目实施需要,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发挥审计体系整体效能。

二、创新“智慧”审计

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要依托审计署“金审三期”工程、全省统一的审计信息系统、潍坊审计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将计算机能力强、审计业务精的人员组成数据分析攻关小组,加大数据集中力度,采用“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继续推进预算执行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三级联动、集中分析、成果共享的审计方式,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推进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联网审计,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三、创新审计质量管控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依法审计,始终按照审计职责权限法定、审计程序法定、审计方式法定、审计标准法定、审计保障法定开展工作。要探索审计项目质量全程控制机制,每个项目都要按照优秀项目的标准实施,把好现场审计、审理复核、结果执行三个关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进行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的综合分析,准确定性,审慎做出审计结论,对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问题隐瞒不报、泄露重大信息、干预审计活动等情形,依纪依法从严处理。要加大对各个项目的审计质量检查频率和“实名”通报力度,落实审计组长、主审和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倒查和终身追责,对发生的重大审计质量问题,严格追责问责,实现质量提升和项目创优双突破。

四、创新审计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正确审视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审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有效结合,注重从审计实例、个案中总结客观规律,分析行业趋势,总结提炼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审计人员成果意识,把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健全审计决定的跟踪落实、整改联动、经验交流、成果共享、要情汇报、信息宣传、审计报告通俗化研究等成果转化制度,探索审计项目课题化,争取纳入党委政府重大研究课题,推动审计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放大审计效应。

五、结语

审计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了对国家审计工作的要求。创新作为审计部门更好履职尽责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制度变革产生了助力作用。但是,就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强化基层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上级审计机关也要在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促使基层审计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更大成效。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