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五个结合”扎实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5.08.2016  19:34

威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等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进一步厚植引领发展的优势、夯实率先发展的基础,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一、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优势产能。 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压力不大的实际,把去产能的着力点落实到优化产业结构上,努力扩大有效供给。一是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法律等手段,通过整合重组、破产清算,全市已有9家企业重获新生,累计盘活企业资产25.3亿元。上半年,全市造船完工量增长24.7%,船舶出口增长37.6%。二是推动工业上档升级。加快发展“3+4+3”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碳纤维、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东方智慧谷、海洋高新技术五大重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9.7%。三是加快突破服务业发展。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着力突破服务贸易、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重点产业,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二、结合品牌质量建设,有效化解产品库存。 一是打造宜居城市品牌。实施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空气质量良好率保持全省首位。加快推进“三个市民化”,促进农民进城购房落户,引导企业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众创空间、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7.5%,库存商品房去化周期减少14.3个月。二是打造威海制造品牌。推动重点行业、产品争创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5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6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省名牌产品227个。40余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频道,上半年实现网销收入480亿元。三是提升农业品质量。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城联创”,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9个,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产品43个。扶持建设精品观光采摘园13个,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收入9.5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2亿元。

三、结合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杠杆效应。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投融资环境,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基本操作流程,筛选储备PPP项目51个,已有12个项目签约实施,利用PPP资金120亿元。二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93家,实现直接融资71亿元,增长36.5%,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4%;发行企业债券3支、34.8亿元,城市停车场专项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复70亿元授信额度,成为全国第四个、全省第一个享受该优惠政策的城市。三是推动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抓好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和运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8支,总规模283亿元。加大对科技支行试点的支持力度,市区两级安排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提高到2000万元,上半年贷款余额达到10.1亿元。

四、结合营商环境优化,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大力开展“联系服务企业”行动,全方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通过减税降费年可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25亿元左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统一降至18%,新增省电力直接交易试点企业21家,年可帮助企业节省用电成本1亿元左右。二是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出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策,由市财政承担30%的保费补贴,并对保险公司给予风险补偿支持。修订出台加快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意见,为企业上市融资、增发再融资等给予补助支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安排贴息资金91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三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1.5%、109.1%。

五、结合统筹协调发展,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围绕基础设施、贫困人口、创新活力三大短板,强化统筹协调,努力突破发展瓶颈。一是提升区域承载能力。推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能源管线等网络扩大覆盖,成功入选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开工建设综合管廊16.7公里;石岛湾核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海绵城市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莱西-海阳-荣成铁路接轨条件获得落实,威海至苏州集装箱特需班列正式开行。二是推进精准脱贫。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01个,3.4万人实现脱贫,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7.1%。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4%,保持全省最低水平。三是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交易额、信息消费分别增长42.6%、24.6%。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荣成市、文登区获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消费总额增长14.4%,休闲渔业产值增长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