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多举措提升对韩双向开放水平

03.01.2017  09:36


    一是中韩贸易首选通道优势明显。在全省率先启动政府承担口岸查验服务配套费试点和区域原产地证一体化,共签发中韩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6万批次,货值11.56亿美元,出口产品在韩减免关税约5800万美元。实施“三个一”通关模式,口岸货物运转效率提高30%至40%,查验费用节省50%。1-11月,全市对韩进出口328.4亿元,其中进口128.3亿元,增长1.4%。二是韩国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建设韩乐坊、大韩家等一批O2O体验中心和对韩贸易平台,搭建盛世韩企中国总部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展韩国参鸡汤进口业务,打造韩国鲜奶第一进口口岸。在全国率先建成出口日韩食品“同线同标同质”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内外贸结合的新模式。获批建设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1-11月,全市进口韩国食品日用品11.6亿元,增长61.9%;跨境电商出口验放清单52.9万票,货值5863.86万美元,分别增长3.8倍、4.2倍。三是对韩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仁川市设立在中国的首个海外城市形象展示馆—威海•仁川馆建设,加快构建与“仁川•威海馆”双馆互动格局。引进我国首个韩国医疗观光旅游服务机构和首家韩商独资旅行社,在全国率先启动韩国“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获批成为全省首批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示范区。设立中韩创新技术合作服务平台和中韩创新技术项目孵化加速区,设立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威海分中心并引进韩国机器人项目7个。规划建设中韩合作产业园、中韩现代服务产业园等5个特色园区,承载中韩合作项目入驻发展。1-11月,全市新批韩资项目104个,增长42.5%;到账韩资20.7亿元,增长15.6%。

昌乐经济开发区“三量”齐抓聚焦项目促发展
一是扩增量,以高质量双招双引增强新动能。突出中德产业园、佳诚数码新材料产业园二期等4个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深化英轩重工与斗山集团、佳诚数码与美国雅龙的高端战略合作,以园区招商推动企业聚集、链条延伸。着力推进招才引智,矿机集团与山科大联合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精科传动与山东大学、盛世热电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合作建立科研院所2处,力争年内引进“千人计划”、高校院士等高端人才团队4个,泰山产业、鸢都产业等高层次人才达到20人以上。二是优存量,以快速度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全力加快总投资70.商务之窗
德州市稳步推进第二届进博会筹备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