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堂打造乡村"文化高地"

10.04.2015  15:29

  作为全省推进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建设的一个新探索,四个多月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夏津县拐尔庄村建成全省首个“第一书记”帮扶村孔子学堂。

  “现在的拐尔庄村,邻里和睦、与人为善,妯娌相亲、孝敬老人,像一个相敬相爱、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村支书李振生介绍说,现在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孔子学堂带来的效果。“孔子学堂建设以来,大家义务清理多年来积存的垃圾,积极建学堂、乡村记忆馆,积极修路,参与各种公共活动。全村共投入义工2000多人次,人们不怕脏、不喊累、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就连几岁的孩子都参与建设中。”

   全新的文化体验

  徜徉在拐尔庄村中的大街小巷,这里处处展现出浓郁的孔子文化特色。拐尔庄村的入口处一块镌刻着“拐儿庄孝心村居”的泰山石彰显着这个村居的文化气质。宽阔的孔子文化广场中央矗立着大型孔子雕像。村中道路名称也都来自儒家文化,如敬孝街、忠信路。

  据拐尔庄村的“第一书记”张华介绍,孔子学堂的建设包含多个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比如文化大道、文化大院、孔子学堂体验馆、孔子六艺宫、乡村记忆馆、孔子文化广场等。“在设施建设中,突出孔子文化的意义,能让老百姓在享受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孔子文化的熏陶。”

  比如,文化大道上用24孝图、优秀传统故事、中华民俗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乡村用语等为主题进行图版宣传。文化大院里,设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区,适合各年龄段群众进行互动、学习和休闲,在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学堂中,以本村学校的学生、留守儿童、村民为基础,利用村内的贤达人士开展书画、书法、诵读、传统文化讲座、个人才艺展示、农业科普等活动,通过孩子带动家庭逐渐向外辐射带动全村,让大家自觉参与进来。

   暖心的文化工程

  “孔子学堂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我们不能摆这些‘面子’出来装点门面,更重要的是开展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张华说。据介绍,“德孝合家欢”活动、“村级文化挖掘工程”、“幸福工程”、“教育工程”等公益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德孝合家欢”活动将组织评选出“四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典型,并为模范家庭、家族拍合影,引导村民以爱家庭为基础,热爱自己的家乡。

  “村级文化挖掘工程”将通过村内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和乐于改善现状的自信心。鼓励村里各家族分修族谱,为本家族寻根和凝聚力量做好工作。

  “这些正在举办的活动,让村风为之一变,也激发了村民参与孔子学堂各种活动的热情。”张华说,“接下来,除了将已经完成策划的活动执行外,我们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探索开发村级养老工作。”

   乡村孔子学堂模式正在完善

  拐尔庄村孔子学堂的创办,全部费用来自社会投资,村民志愿者管理运作。

  目前,孔子学堂管理委员会由村民自愿选举构成,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孔子学堂孝善基金管理委员会。孝善基金主要用于孔子学堂的各类公益活动,目前计划开展的活动主要是“幸福工程”、“教育工程”、“村级文化挖掘工程”等公益活动。

  张华表示,孔子学堂的日常工作主力是志愿者。志愿者采取推荐与自荐的方式招募,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训、发展志愿者200人。“志愿者队伍的强弱关乎孔子学堂的发展。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依托本村,同时吸收社会人士参加。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努力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服务能力,使孔子学堂的影响力逐渐向周围村庄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