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一季度山东"蓝繁"天同比增6.2天

23.04.2015  12:16

  一季度“气质”考核结果出炉,17市同比均实现改善,共获得省级财政生态补偿资金6406.5万元;济南拔得头筹,获得554万元省级奖补,这是我省实行“气质”考核、生态补偿制度后,济南首次摘冠,但在环保部今天发布的一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济南依然位列“气质”较差的前10城。这是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举行的一季度全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省环保厅副厅长谢锋介绍,一季度,全省4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均实现同比较大改善: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4%;PM10(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4%;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0.5%;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5%。 

  具体到17市,PM2.5、PM10浓度各市均实现同比改善,PM2.5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是滨州(24.6%),PM10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是济宁(17.9%);二氧化氮浓度除威海同比持平(但其绝对浓度为各市最优)外,其余各市均实现改善;二氧化硫浓度仅滨州出现同比恶化,恶化幅度为13.6%。 

  人努力、天帮忙,一季度,全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能见度≥10公里)天数平均为44.1天,同比增加了6.2天;重污染天数(AQI>200)平均为10.5天,同比减少了9.1天。 

  17市中,“蓝繁”天数最多的是威海,为81天,最少的是德州,为25天;同比增加最多的是东营,增加17天,同比减少最多的是青岛,减少4天;仅青岛、聊城、德州同比减少。重污染天数最少的是烟台、威海,均仅为2天,最多的是德州,为22天;除威海同比持平外,其余各市重污染天数均有减少,同比减少最多的是滨州,减少了16天。 

  今年一季度,省对市发放的生态奖补总额为6406.5万元,较去年一季度的7029万元略低,考虑到随着大气治理工作推进、“气质”基数提高,仍处于整体持续较快改善的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从一季度“气质”考核结果,可以看出我省沿海城市开始发力大气治理。尤其青岛、烟台分别获得省级奖补454.5万元、450万元,在17市中分列第四、第五位,威海、日照也均获得200余万元的省级奖补。而就在去年,部分沿海城市还曾因“气质”恶化被开“罚单”。这表明,在当前各市空气质量都仍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情况下,无论沿海还是内陆城市,均存在“气质”改善的较大空间。

  网址链接: http://sd.dzwww.com/sdnews/201504/t20150423_1227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