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乐享本真童年——来自济南育新小学的“本真教育”实践

18.11.2014  16:35
点击查看大图 - 教育局
点击查看大图 - 教育局
点击查看大图 - 教育局
点击查看大图 - 教育局
点击查看大图 - 教育局
来源: jnrb.e23.cn






  在这里,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在“科学王国”中,每个孩子都能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这里,学生的求知欲如同珍宝般被呵护,每个孩子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思考;在这里,孩子们自由玩耍的天性被释放,他们完全沉浸在心仪的体育项目中,感悟着运动之美……
  走进济南市育新小学,你能深切感受到“生活化校本课程体系”下孩子所拥有的良好习惯、阳光心态、创新意识和率真个性。
  围绕“追求本真教育,塑造美丽人生”的办学理念,育新小学以生活、课堂、课程为依托,以“本真教育”为学生成长的主线,让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源于真”、“用于真”、“归于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经过不断实践,学校开发出了阳光体育“6+1”活动课程、《生活中的科学》校本课程、家庭实验室课程等特色课程,构建起了生活化校本课程体系,实现了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生享有本真童年的教育理想。

                                                                          “本真教育”追求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作为公认的市中区“南部名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育新小学抢抓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立本求真为核心的“一一三三”本真教育理念体系。
  据悉,“一一三三”是指学校本真教育的一个核心,一条主线,三个维度,三条途径。一个核心是“立本”,立学生的做人之本、学习之本和发展之本;一条主线就是“求真”,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以“求真”为主线;第一个“”指三个维度,即学生的做人、学习和成长三个方面,而每一个维度又围绕一个核心,即“”、“”、“”;第二个“”指的是三条途径,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源于真实的生活、成于本真的课堂、归于本真的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给学生一个本真的童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关注的焦点则是日常生活、课堂现实生活、将来的可能生活等学生“生活”的三个方面。“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学生的学习和教育不是从上学开始的,也不是全部在学校完成的,所以要将学生的生活和学校的德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把精力从‘塔尖’转移到‘塔基’,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校长侯绪琴告诉记者,针对学生生活缺乏创造、缺乏自主、缺乏乐趣的实际,早在2003年学校就专门开发了《生活中的科学》校本课程,课程以《习惯中的科学》、《身体中的科学》、《植物中的科学》、《玩具中的科学》、《交通中的科学》、《环保中的科学》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和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健身、学会动手、学会生活。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每个孩子都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2009年,学校对《生活中的科学》进行了二度开发,将其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形成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校内为主、家庭为辅”的主要学习方式。

                                                                                        科学世界让“小鬼”来当家
  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发出急切呼唤,在不安于现状的不断“刺激”下,育新小学“异想天开”地在学生家中建起了800多个“家庭实验室”,脚踏实地地实现了科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养成的内涵扩张,一时间,学生成了科学世界里的“小当家”。
  现在,科学教育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突破口,成为学校校本课程新的增长点和学校工作的亮点,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以“家庭实验室”为有效补充,以校园科技节为展示平台的科学教育体系,为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800多个家庭实验室引导学生探求心中的“为什么
  11岁那年,爱迪生惊喜地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实验室。这是母亲在自家地窖里为他开辟的一个摆满废旧物品和瓶瓶罐罐的“角落”世界。在这里,他叩开了科学的大门。
  和爱迪生一样,育新小学五年级学生盛明远也有一个坐落在家里的小小实验室。在这里,他做了许多小实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物理、化学知识,了解了不少植物的生长过程。
  在育新小学,拥有家庭实验室并不是盛明远的“专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科学乐园”,家中的阳台、书房、客厅、餐厅、阁楼、地下室等空闲的地方都被孩子们开发成了自己的实验乐园。他们借助于家中闲置的瓶瓶罐罐,经过简单的改装,就能进行实验操作,从种植、养殖、小发明、小制作到简单的小实验,学生边动手实践、边观察思考,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探求心中的一个个“为什么”。
  “所谓家庭实验室,就是让学生在家中固定一个学习探究的空间或角落,自己确定实验研究对象,自己配备实验用品,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进行简单易做的实验研究,自己总结发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学校副校长李磊告诉记者,学生在家里可以进行小制作,进行拼摆实验;也可以进行种植、养殖实验等。“铁锅、微波炉、花盆、鱼缸、塑料瓶、易拉罐、旧电池、鸡蛋、鸡蛋壳、面碱、白酒、醋、碘酒、水杯、甚至废纸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实验用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成为家庭指导老师和‘实验员’。
  李磊介绍说,家庭实验室是为了弥补学生在校内实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使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形成的科学能力和素养延伸到课外,意在引导每一个家庭支持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寻找素材的主动性,激发每位同学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从发现、解决身边简单的科学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实践创新精神。目前,学校家庭实验活动已经实现1—6年级全面普及,全校学生已建立了家庭实验室的有800多个,参与率达到了100%。
  “我们在书房为孩子布置了一个家庭实验室,虽然它只有9平方米,但是它给我们家庭带来了做实验的兴趣。在家庭实验室里我们陪孩子做过‘听话的鹌鹑蛋’、‘火山喷发’等小实验。”学生王世润的爸爸表示,通过家庭实验室他们看到了孩子一步步的成长;看到了孩子第一次发明、第一次做实验成功后的惊喜。“更重要的是动手实验让孩子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孩子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和孩子的交流、评价、激励,让孩子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校园上演科技节“小科学家”崭露头角
  “科学家”是一个人的称号,还是指一个家庭?你肯定会说,“科学家”就是一个人。而我说,既然是“”,就是一个家庭……这是育新小学科技节上,学生进行“利用家庭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学习”汇报中的一段话。
  自2008年开始,每年学校都会隆重举行以家庭实验室为切入点的校园科技节活动。科技节历时一个月,通过“想——听——看——做——赛”一系列活动,展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成果,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氛围,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据了解,整个科技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员参与,个体展示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展示、交流和评比相结合,为学生展现自己的科技成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我们与同学一起展示自己的‘科学成果’,这里面包含实物或实验展示、实验记录、家庭实验视频、照片、小论文、观察日记和实验收获等。”王世润告诉记者,每年的校园科技节,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像“科学家”一样开展自己的“研究”,真正参与科学原理的发现过程,在亲历过程、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每年一度的科技节,都是学生们盼望已久的展示自己成果和才能的机会。每年都会有一批家庭实验小院士、明星家庭实验室、科技发明小博士脱颖而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未来‘小科学家’的影子。”李磊告诉记者,科技节上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建设情况、所进行过的实验及收获;家庭实验评比环节,学生可现场边操作,边介绍实验的准备、过程、结果和科学道理;另外,科技节作品展示评比,科学幻想画评比,科学创意评比,电脑小报制作、水火箭升空、科学小魔术、四驱车拼装、纸模、航模、降落伞等一系列比赛中学生都会将自己的“发明创造”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科学家范儿十足。
  “他们不仅获得了科学王国的‘邀请函’,也获得了全面、全程发展的‘通行证’,因为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将伴随他们一生。”侯绪琴告诉记者。

                                                                    非常“6+1”在科学之外感受运动之美

          一根长长的绳索,一个造型简单的空竹,随着呼啦呼啦的声音,空竹或跳跃于腿间或飞舞于头顶,时不时再来一个背部翻转,还真是“下不得地”。每周育新小学的操场上会出现一群旋转跳跃的孩子,这是6年级的学生在练习抖空竹。当不少同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育新的孩子同样会骄傲地告诉你:6年小学他们练就了6种不同的体育技能,抖空竹只是其中之一。“学会一项健身技能,练就健康体魄,形成终身运动锻炼的意识是开启孩子们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侯绪琴告诉记者,为在培养孩子科学意识的同时,让孩子感悟运动之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学校专门开发了6+1阳光体育活动校本课程,即学生小学毕业后掌握6项体育技能,并将喜闻乐见的跳绳、踢毽子、抖空竹等6项体育游戏安排在小学6年的体育教学中。“‘6+1’中的6代表每个年级有一个特色体育活动项目,具体为一年级跳绳(小绳)、二年级大绳、三年级踢毽子、四年级轮滑蛇形板、五年级呼啦圈、六年级抖空竹;1是全校学生都学会的《校园集体舞》项目。”
  如今,走进学校校园,你会发现校园内没有了你追我赶的追逐打闹,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孩子都在玩着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或三五成群跳着大绳,或是一个人跳着小绳,或是几个人凑在一起踢毽子……“我平时下课最喜欢玩的就是和同学们一起跳大绳,在8人跳大绳中,我们最高纪录可以达到连续跳100多次,这些成绩除了需要一定的技巧外,更需要较高的体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才能完成。”学生李晓萌告诉记者。
  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的文化成绩追求过高,忽视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课余活动。育新小学6+1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爱上了体育运动,更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商广卓一直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胖子”,虽然尝试过很多减肥方式,接触过很多体育项目,但始终没有一项能让他“持之以恒”。“四年级时学校开设轮滑蛇形板,我一下就爱上这项运动了,踩上轮滑让我有种飞一般的感觉,感觉很自由,同学们都说我和小‘哪吒’一样,两年坚持下来,我不仅身材‘苗条’了许多,跑步也不费力了。”商广卓告诉记者。
  “受学校场地限制,举行全校性的大型体育活动存在不小难度,所以,学校一直遵循‘小场地、大体育’的思路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沐浴阳光下。”侯绪琴表示,6+1阳光体育活动是基于学校实际的无奈之举,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生的普及率达到了100%。每年9月份开学,学生开始学习新的体育技能,经过半年的基础练习,每年4月份学校运动会时,各年级要将本年级的“特色技能”编成团体操,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展示,既是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检阅”,也是对学生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