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炼动手能力 90后“学霸”休学赴非洲打工

19.05.2016  11:30

  出生于1992年,标准的“90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普通的农家孩子,标准的“农二代”;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2012级学生,大一时成绩综合排名全班第一,大二时成绩综合排名全班第三,标准的“学霸”……这么多标签都指向一个人——刘明。

  然而,就是这个“学霸”的选择让大多数人跌破了眼镜:“休学9个月,去非洲建筑工地上当农民工。”

   漂洋过海去当农民工

  2015年5月,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从一架来自北京的飞机上,走下一个年轻人。

  这个人就是刘明,他此行的目的是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工人。

  他工作的地方是距罗安达700公里的一个小镇。从机场坐上皮卡车,经过14个小时的奔波,他们才来到工地,这是一个小城市的安置房工程。

  尽管临行前千万次地想象过这个场景,现实中的状况还是令他惊讶。

  “满眼望去,是一条条破败的街巷,一排排低矮的土房子,一股股黑臭的水流。街道到处都是垃圾,处处充满异味。当地妇女头顶着面包盆四处叫卖。”至今,刘明仍然记得刚踏上那片土地时的情形。尤其是在街上看到一些满嘴葡萄牙语、骂骂咧咧的高个子黑皮肤男人,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害怕。“国内建筑工地都有活动板房住,那里的住宿条件比活动板房差多了,就是用钢管和铁皮瓦搭盖的,四壁透风。”

  放着好好的大学不上,来到这个地方当农民工。不要说工友,刘明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

  刘明说,他不是一时冲动。“当时已经上了两年半的大学,但自己对社会了解不多,我学的专业是应用型的,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也不行。去非洲,在艰苦的地方生活,也算是一种锻炼。”2015年3月初,刘明看到一家建筑企业招聘工人赴安哥拉务工,开始有了休学去打工的想法。

  刘明的姐姐刘慧告诉记者,她至今都记得自己和家人当时的反应,“我们家虽然是农村的,但他从小到大也没吃过什么苦。一直在读书,不知道他受了什么刺激。”

  作为学校的“学霸”,培养他的老师们更是一致反对,“去非洲工地打工,既有安全隐患,也怕他耽误一年时间,影响到学习和毕业。”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张莎莎说。

  可最终,学校理解了他的决定。他的执着打动了老师,学校批准了他休学一年的申请。“但直到我去年5月4日从北京乘飞机去安哥拉时,父母和姐姐都是不同意的。拗不过我,他们只得一直在电话里嘱咐我注意安全。”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