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孩子减压戒网瘾 父亲陪儿子骑行八千公里
海口父子这趟“游学之旅”行程8千公里,在大半个中国兜了个圈
虽然一路艰辛,父子俩却都感觉“收获很大”,以前在书本上看过的“大道理”陆续得到实践验证。
父子俩在北京大学校门前留影。(图片由郑贵贤提供)
郑行健在旅行中留影。(图片由郑贵贤提供)
在海口,有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在这两年里陆续上演了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比如说,今年3月,这个家庭策划了一场古代版成人礼,庆祝儿子郑行健年满18周岁。而在去年3月,为了给儿子减压兼戒网瘾,当父亲的郑贵贤曾专程请假半年,陪儿子骑车“游学”,从海口一路北上直抵北京。 □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
故事1
全家穿汉服举行古代版成人礼
峨冠博带、长袖广襟。今年3月中旬,在位于海甸岛的家里,郑贵贤和妻子身穿古代礼服,很认真地按中国古代成人礼的程序,为儿子郑行健行“加冠”之礼。看着身高超过自己,温和淳厚的儿子表情凝重地完成仪式,郑贵贤夫妇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0多位亲朋好友前来“观礼”,其中有几位长者和友人分别担任“主宾”、“冠者”。
郑贵贤来自湖北黄冈,在海南定居多年,曾当过私立学校的校长。他的妻子在海口某初中教化学。为庆祝儿子年满18周岁,郑贵贤和妻子做了充分的准备,此前他专程订购了三套汉服,还和身边另外几位传统文化“发烧友”仔细研习了古代成人礼的程序。“希望这种庄重的仪式能给儿子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郑贵贤说,希望儿子从此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子汉。
在仪式上,这位父亲还递给儿子一封由自己亲笔书写,长达2千多字的信,里面有一首饱含期许的藏头诗:行知合一德为先,健养身心志在前,初心勿忘勤了愿,成人之美孝动天。
故事2
父亲请假半年陪子骑行8千公里
和很多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埋头读书的同龄人相比,郑行健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经历。
去年3月份,郑行健和父亲郑贵贤各骑一辆山地车,展开了为期半年、行程达8千公里的“游学之旅”。他们从海口出发,一路北上,路过的城市分别为湛江、广州、深圳、厦门、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路过的省份有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广西等。照郑贵贤的话说,在大半个中国兜了个圈。
在此之前,郑贵贤在一家文化公司上班。他发现,读高二的儿子身上出现了种种问题:他为沉重的课业焦虑不已,学得很辛苦,可成绩还是提不上去。郑行健1.72米的个子,体重一度超过100公斤。由于长得胖,成绩又不算好,当时心理压力很大。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他经常偷偷溜出学校上网。
郑贵贤自认是个对教育很有想法的父亲。他认真考虑之后,向儿子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咱休学半年,骑车去全国逛一逛,一边游学,一边调整心态?
郑行健当时正被学业压力困扰得束手无策,他考虑了两天,同意了这个计划,“反正也学不进去,不如出去走走,说不定有好处呢?”
郑贵贤向单位递交了请假申请,单位领导很开明,批准了。反而是儿子的休学手续比较难办,先找省人民 医院 的心理医生开了证明,然后又去海口市教育局盖章,才办妥手续。
郑贵贤希望,这一路骑行,既让儿子开阔眼界,又能学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些道理,或许对他往后的学习也有好处吧。”
父子俩先花了一个月时间环海南岛骑行热身,感觉一切妥当后才从海口启程北上。“一路总是下雨,衣服天天是湿的。”郑贵贤说,经常骑行到深夜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快到宁波那一天,一直到凌晨2点钟才找到落脚的地方。
一路艰辛,父子俩却都感觉“收获很大”,以前在书本上看过的“大道理”陆续得到实践验证。比如说,郑行健所骑的山地车多次爆胎,寻找原因发现是加气太满所致。父子俩交流心得说,这正是“满招损、谦受益”。郑行健在骑行笔记中写道,不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但却是第一次真正有切身体会。
他们把骑行的主题定为“游学”,一路上,父子俩未曾刻意进景区参观自然景观,却热衷于造访沿途高校和知名中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深入各高校认真听课、做笔记,和大学教授、大学生们交流心得体会。他们还参观了一些重要的人文景点,比如孔子、孟子和墨子等历史名人故居等。
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曾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搭帐篷过夜。第二天早上,学校执勤人员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郑贵贤提出,想和校长交流一些关于教育的观点。当天,这所学校的校长专程抽时间和他们进行了座谈。
故事3
17岁少年自行联系借读学校
去年8月底,在秋季新学期开始之前,父子俩骑行回到海口。郑行健称,通过半年的磨砺,自己的身体结实了,精神饱满了。“我感觉自己的意志力也得到锻炼,变得更加坚强,面对困难不会再退缩。”
恢复了自信和乐观的郑行健希望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踏上崭新的人生旅程,在无法办理高中转学手续的情况下,他希望另外找一所学校借读。
“他一个人接连去好几所高中学校找校长,陈述自己借读的理由。但屡次被拒绝。”郑贵贤说,经历过几次失败后,儿子曾委屈地哭过一次。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第二天接着去找学校。终于得到了一所省一级甲等高中学校领导的赏识,现在,他正在该校高二年级插班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一个17岁的少年,独自联系学校,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父母能放心吗?父亲郑贵贤说,他对儿子郑行健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在此之前,很多事已经放手让儿子去独立完成。比如说,去年他和儿子路过浙江时,郑行健单独与捷安特自行车生产厂家接洽,倾诉了他和父亲千里骑行的决心和理由,希望厂方能给父亲赞助一辆性能较好的自行车。他成功了。
记者与郑贵贤的对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南国都市报记者:是什么样的决心,让你宁愿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孩子骑自行车长途旅行?
郑贵贤:孩子的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这是绝对不容回避的。前些年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当我发现问题时,决定尽一个父亲的责任,引领孩子走出迷途。其实,在我孩子身上出现过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关键是家长们是否重视,是否能够尽全力改变现状。
南国都市报记者:骑自行车长途旅行是非常辛苦的,你认为自己在“虎爸”之列吗?
郑贵贤:我不是“虎爸”,出发前我和儿子商量过,而且做了充分的准备。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这样的旅行确实行辛苦,但我和儿子都有巨大的收获。就像孩子的母亲所说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南国都市报记者:看到你们在车尾竖着旗子,上面写着“寻访中国教育之路”,为啥有这样的想法?
郑贵贤:中国教育有很多现象都足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比如说,关于评价一个学生的问题。社会上的评价标准以实际能力为主,而学校只看考试成绩,这种错位导致很多人高分低能,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同样苦不堪言。我的观点是,考试成绩仅代表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只代表一个方面的成就。在我看来,生活、生存能力应排第一,还要看思维思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等,所有能力加起来才叫综合素质。
各方评价:
为了孩子,家长蛮拼的
郑贵贤父子俩结伴骑行游学8千公里,一路收获了不少“粉丝”。有不少人主动为父子俩安排食宿。郑贵贤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出发前他在行李内塞了好几十斤海南特有的火山石,一路上,每得一份帮助,就送对方一块火山石当礼物,很快便送完了。
大家都很敬佩父子俩的魄力和毅力,但像他们一样拿出实际行动的少。“家长用心良苦,孩子也挺懂事,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我们相信这孩子一定会成功的。”在海南电信工作的陈玉林向郑贵贤父子发出祝福。他说,自家孩子还小,还没有出现青春期逆反等问题,但如果自己面对这些问题,没有郑贵贤这样的魄力和耐心。
郑贵贤父子俩从海口出发时,他的朋友田桂良曾专程赶到码头相送。“我支持郑兄这么做。”田桂良说,有句话说得好,习劳知感恩。只有付出和体验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幸福,孩子经历过风雨的磨砺,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南国都市报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