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五化”促推励志教育创新

13.01.2015  15:20

宁阳县紧扣教育和时代发展脉搏,通过“五化创新”给励志教育“扩题”,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开发生本化励志课程。课程是励志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宁阳县各学校“以生为本”,通过细化、延伸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微课程,把生本化课程打造成一道道营养丰富的自助餐。首先,学生立足个人兴趣、特长和志向,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导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形成生本化学习动机和需求。其次,教师立足学生需求,对其自选课程进行科学厘定、分门别类,开发生本化课程近百种。学校通过组建兴趣社团,优化导师配置,引入专家助教,实施科学评价等方式进行具体实施。大孟中心小学、蒋集中心小学、添福小学把开发微课程作为实施生本化课程的灵活载体,通过具体而微的操作,对各种生成课程进行提炼和升华,为学生质疑、解惑提供了个性化平台。

构建生命化励志课堂。宁阳县通过活化目标引领、融入小组合作、搭建流动舞台,让课堂彰显生命的精彩。一是活化目标引领。宁阳十二中、赵庄小学通过创设“课堂表现励志卡”,实现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课堂表现”的有机转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体验。二是打造竞争与合作互融,能力与品质互补的学习小组。第二实验中学、第二小学、皋山小学通过目标激励、情景导学、组际竞争、小组评价,让学生在合作中减负、增值,体验个人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成长。三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把课堂建设成流动的小舞台。葛石中心小学、石集小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提前申报——优势强化——典型展示的方式,组建自己的“小课堂”,展现自己的小个性、小特长、小收获,从点滴的进步中积蓄力量,励志成长。

开展生活化励志活动。宁阳县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不断创新载体、活化形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认识生活和自身,理解现实和人生。实验中学、特教中心用好励志活动这把“双刃剑”,“磨砺“”激励”并举,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双管齐下,让学生既能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又认识到“挫折和失败是人生必须的经历”,从而坦然挑战生活、直面人生。华丰中心小学、沈庄小学把“古磁窑文化遗址”确定为校外实践基地,成立“瓷娃考古队”。小队员们捡拾、清洗古瓷碎片、研究、分析自己的“文物”,社会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大孟幼儿园用活各种学具,组织小朋友学习洗手帕、拔萝卜,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栗楼小学把“憋死牛”、“机机灵”、“砍菜刀”等民间小游戏引入校园,让学生充分体验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

创建生态化励志校园。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物质载体。宁阳县强化生态化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用优良的校园生态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激励学生成长。葛石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给校园景点点睛”活动,把校内建筑分别命名为“启志楼”“志远楼”“励志楼”“养志楼”,在校园各种人文景点旁设立励志牌,明确并升华其教育意义和励志作用。大孟小学在德育长廊新设励志36板块,每一板块凸显一个主题,通过名言引领、故事导航、话题互动、自我践行、生活小贴士五个环节,具体诠释了励志“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华丰镇才慧希望小学、王卞小学、鹤山中心小学把人文化管理纳入生态化校园建设范畴,积极推进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建设,让学生在生态化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播下理想的种子。

实施心灵化励志评价。宁阳县坚持“评价要关注学生心灵,激发其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其励志人格”的原则,积极推进评价机制创新。伏山中心小学实施“优评价”,坚持评价“源于关注、源于尊重、源于激励、源于期待”,强调师生心灵、情感的互动互融,评价充满了人性关怀。光亮小学构建“目标激励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式动态化“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成长动力。大孟小学利用电子白板,制作“个人成长励志榜”和“小组合作共进榜”,用鲜花、千纸鹤、红心等多种数字符号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让学生看得见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时刻充满励志进取的信心和决心。(泰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