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将大枣做成文化品牌
9月20日,2014年中华宁阳大枣文化节在“大枣之乡”葛石镇拉开序幕。行走在好运枣园,只见枣树林立,红色大枣挂满枝头,整个枣园弥漫着清香之气,让游客沉醉其中。据了解,该镇大枣年产量3000多万公斤,年产值达1.7亿元。
走过三千载春秋
秋日的好运枣园,已有些许凉意。记者来到“枣树王”旁,只见其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果实累累。据介绍,这棵树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好运枣园里最年长的枣树,游客来此游玩大都会到“枣树王”前,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红绸上,系上树枝祈福。“枣树王”不仅树龄长,而且产枣量惊人,据好运枣园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枣树王”产量将达5000公斤左右。
除了“枣树王”,葛石镇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枣树还有很多。据记载,宁阳大枣栽培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上溯至周朝,主要分布在神童山一带的葛石、磁窑、华丰等乡镇。
宁阳大枣个大核小,色泽嫣红,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同时游览枣林也极为盛行。万亩枣林游,自古就有文献记载。宁阳毗邻曲阜,往来便利,2500年前孔子首开游宁阳枣林、赋诗颂宁阳枣林的先河,写下了咏宁阳大枣的名作《邱陵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大文学家苏东坡、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爱国诗人文天祥都有游枣园、颂枣园的千古绝唱。清朝著名诗人程鸣歧著有《万枣山房诗》,这是一部比较全面地记载万亩枣林生活的史诗。可见,古时万亩枣林知名度极高,备受文人志士推崇。
依靠科技增产增收
宁阳县地处鲁中山区,山地、丘陵多,葛石镇位于县城东部,境内以山地为主,为林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专家认为,宁阳县特色大枣品质、产量与葛石镇地区具有砂质棕壤土有着密切关系。砂质棕壤土的形成受气候、生物、成土母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其成土母质为古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母岩风化后,大部分矿物质富存积累于土壤中。砂质棕壤土有效铁、有效铜的平均含量高于普通土壤中含量临界值的10倍以上,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的平均含量高于普通土壤含量临界值的2倍至5倍。棕壤土中的微量元素为该地特色大枣优良品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此外,棕壤土中有机质、腐殖质及氮、磷、钾含量较高也是促进大枣品质优良的重要因素。再者,该镇地下水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适宜枣树生长需要。
葛石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在大枣生长关键时节能为其提供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有利于大枣增产增收。与其他树种相比,枣树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寿命长,抗逆性强,耐酸碱,山丘、平原地区均可栽植。
据葛石镇黑石村一种植户介绍,起先他家只有枣树几棵,后来通过移植,现在达上百棵,产量年年增加。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新型农业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应用。葛石镇林业站副站长孙峰告诉记者,今年指导枣农克服少雨等不利因素,加强水肥管理,落实环剥、拉枝、摘心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提高了枣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依靠科技增产增收。
同时,枣农们逐渐发展起混合种植,实行大枣和其他作物间作。在好运枣园,一名在枣树下收花生的村民对记者说:“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不种点东西,怪浪费的。现在种些花生,能多收入一点。”
品牌文化成产业崛起新动力
近年来,宁阳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大枣生产作为一项主要产业来抓,采取积极政策,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开发牙枣、蜜枣、酒枣、枣酒等产品,注册枣闻天下、宁阳不老枣、葛石红等大枣系列产品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品牌文化正成为宁阳大枣产业崛起的新动力。宁阳县把大枣文化建设与大枣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化促发展,靠文化拓渠道,为宁阳大枣产业化开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该县先后组织出版了《神童山》、《宁阳大枣甲天下》等书籍,系统挖掘整理宁阳大枣文化;依托万亩枣林,规划建设了好运枣圆景区,观光塔、枣树王、孔子望枣、圣母献枣、大枣文化长廊等景点,浓缩了宁阳大枣的历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通过举办中华宁阳大枣文化节,提升宁阳大枣的知名度;开发“枣闻天下”系列产品,枣元帅、枣将军、枣木工艺品等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